申請人:桂林創源金剛石有限公司
發明人:宋京新 蔡元沛 郭新玲 余仙民 杜收年 劉人杰 王志勇 任杰 張少東 龍慧玲 梁安寧 宿恒
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金剛石異形砂輪及立式加工冷卻系統,金剛石異形砂輪包括上基體、下基體和磨環,上基體置于下基體的上端,且上基體和下基體固定連接構成砂輪本體;磨環固結在砂輪本體的外圓環上;砂輪本體內設置有一個或兩個與其上端面連通的環形槽;磨環內設置有吸入冷卻水、粉屑及空氣的多個混流通道,每一混流通道的一端延伸至磨環的環形磨削口處,另一端與一環形槽連通,且該環形槽與外部負壓氣源裝置連通。本發明能使冷卻水在金剛石異形砂輪工作面形成水膜包裹,提升冷卻效果,降低了冷卻水的用量;既降低了磨擦熱,又確保了金剛石的出刃高度,可提高砂輪的磨削能力,進而適應高效加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金剛石異形砂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環(203)由模具一次壓鑄成型固結在所述砂輪本體的外圓環上;或者由多個所述齒塊(205)間隔布置或依次連接構成圓環結構,并固結在所述砂輪本體的外圓環上;相鄰兩個齒塊(205)之間構成混流通道(4)。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一種金剛石異形砂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輪本體上設置有多個接入冷卻水且貫穿其上端面和下端面的進水通道(206)。
4.一種立式加工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轉主軸(1)和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金剛石異形砂輪(2),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套裝在所述旋轉主軸(1)的下部;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上端設置有圓環狀的第一附件(3),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內的環形槽(204)與第一附件(3)內的負壓通道(5)連通;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處的上方或/和下方輸入冷卻水,負壓通道(5)內形成負壓,經混流通道(4)吸入冷卻水、粉屑及空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立式加工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件(3)包裹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上部,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下端設置有圓環狀的第二附件(6);所述第二附件(6)包裹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下部;第一附件(3)和第二附件(6)在對應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處設置有環狀開口;所述第一附件(3)與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上端面之間設置有第一上水流通道(7),所述第一上水流通道(7)的一端與旋轉主軸(1)內的第一冷卻水通道(11)連通,另一端延伸向下至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處;所述第二附件(6)與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下端面之間設置有第一下水流通道(8),所述第一下水流通道(8)的一端向上延伸至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處,另一端與旋轉主軸(1)內的第一冷卻水通道(11)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立式加工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處固定設置有環繞磨削口的環形第一冷卻水輸送裝置(9),所述環形第一冷卻水輸送裝置(9)的出水口處于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的上方,且其出水口朝向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處;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下端設置有圓環狀的第三附件(25);所述第三附件(25)包裹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下部;所述第三附件(25)與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下端面之間設置有第二下水流通道(10),所述第二下水流通道(10)的一端向上延伸至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處,另一端與旋轉主軸(1)內的第一冷卻水通道(11)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立式加工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件(3)包裹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上部,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下端設置有圓環狀的第四附件(12),所述第四附件(12)包裹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下部;第一附件(3)和第四附件(12)在對應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處設置有環狀開口;所述第一附件(3)與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上端面之間設置有第二上水流通道(13),所述第二上水流通道(13)的一端與第一附件(3)內的第二冷卻水通道(24)連通,另一端延伸向下至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處;所述第四附件(12)與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下端面之間設置有第三下水流通道(14),所述第三下水流通道(14)的一端向上延伸至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處,另一端經所述進水通道(206)與第一附件(3)內的第二冷卻水通道(24)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立式加工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處固定設置有環繞磨削口的環形第二冷卻水輸送裝置(15),所述環形第二冷卻水輸送裝置(15)的出水口處于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的上方,且其出水口朝向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處;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下端設置有圓環狀的第五附件(16),所述第五附件(16)包裹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下部;所述第五附件(16)與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下端面之間設置有第四下水流通道(17),所述第四下水流通道(17)的一端向上延伸至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處;另一端與第一附件(3)內的第二冷卻水通道(24)連通;所述第一附件(3)內的第二冷卻水通道(24)處于所述負壓通道(5)的外側。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立式加工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處固定設置有環繞磨削口的環形第三冷卻水輸送裝置(18),所述環形第三冷卻水輸送裝置(18)的出水口處于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的上方,且其出水口朝向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處;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下端設置有圓環狀的第六附件(19),所述第六附件(19)包裹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下部;所述第六附件(19)與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下端面之間設置有第五下水流通道(20),所述第五下水流通道(20)的一端向上延伸至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處,另一端與第一附件(3)內的第二冷卻水通道(24)連通;所述第一附件(3)內的第二冷卻水通道(24)處于所述負壓通道(5)的內側。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立式加工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處固定設置有環繞磨削口的環形第四冷卻水輸送裝置(21),所述環形第四冷卻水輸送裝置(21)的出水口處于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的上方,且其出水口朝向所述金剛石異形砂輪(2)的磨削口處。
11.根據權利要求4至10任一項所述一種立式加工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回收冷卻水和粉屑的回收裝置(22)和負壓氣源裝置,所述回收裝置(22)與所述負壓通道(5)連通;所述負壓氣源裝置與所述回收裝置(22)通過管道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