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國人大常委會27日下午表決通過《關于授權國務院在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中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有關規定的決定》。此決定的實施期限為兩年,決定自明年3月1日施行。證監會表...
全國人大常委會27日下午表決通過《關于授權國務院在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中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有關規定的決定》。此決定的實施期限為兩年,決定自明年3月1日施行。證監會表示,下一步,將依照全國人大的授權決定,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的工作要求,抓緊做好配套規則的制定及其他各項準備工作,積極穩妥、平穩有序地推進注冊制改革?!?br /> 決定指出,為了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基礎功能,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決定:授權國務院對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的公開發行,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關于股票公開發行核準制度的有關規定,實行注冊制度,具體實施方案由國務院作出規定,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br /> 決定指出,國務院要加強對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工作的組織領導,并就決定實施情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中期報告。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防范和化解風險,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br /> 證監會表示,這一決定的正式通過,標志著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具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是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的重大進展,也是完善資本市場頂層設計的重大舉措,為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功能作用,落實好中央提出的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工作要求,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br /> 證監會指出,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是我國資本市場股權融資監管制度的重大變革,其核心在于理順市場和政府的關系,既要解決好發行人與投資者信息不對稱所引發的問題,又要規范監管部門的職責邊界,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防止政府部門對市場的過度干預。實施注冊制,就是要真正建立起市場參與各方各負其責的責任體系,建立健全“寬進嚴管、放管結合”的新體制,突出強調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嚴格規范市場參與各方的權利義務,通過職責清晰、監管有力的法律責任規范,建立起強有力的法律約束機制。因此,注冊制改革絕不是簡單的下放審核權力,而是監管方式的根本轉變。實施注冊制以后,對股票發行審核的理念和方式將會發生很大變化,審核的重點在于信息披露的齊備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不再對企業發展前景和投資價值作判斷,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均由發行人和中介機構負責。從這個意義上講,對于信息披露的審核把關要求會更加嚴格,對于欺詐發行等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和打擊會更加有力,對于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措施會更加有效。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在我國缺少經驗,需要通過實踐探索積累經驗,可以為下一步《證券法》的修改完善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注冊制來了 資本市場將發生五大巨變
全國人大常委會27日審議通過《關于授權國務院在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中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有關規定的決定》,這標志著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
注冊制來了,資本市場將發生哪些變化?投資者需怎樣順應這些變化?
IPO將更加高效
據證監會數據,目前有600多家擬上市公司“排隊待審”。而符合滬深交易所上市標準的企業數量遠大于此。
注冊制改革將對企業發行上市的注冊條件、注冊機關、注冊程序、審核要求作出相應調整,改變如今的核準制,企業上市效率將得到大幅提升,一大波企業將在未來幾年快速上市。
不過,不用過于擔心市場擴容,因為這些企業不會一擁而上。證監會多次表示,新股發行的節奏與價格最終將放開,但改革是漸進的過程,價格和節奏不會一步放開,這為市場提供了緩沖空間。
上市企業將失去“監管背書”
在審核制下,人們往往認為,企業走到上市這一步,已歷經監管層的層層審核把關,上市的企業就是好企業。但是,在注冊之下,這一切都變了。
證監會明確表示,注冊制以信息披露為中心,股票發行時機、規模、價格等由市場參與各方自行決定,投資者對發行人的資產質量、投資價值自主判斷并承擔風險,監管部門重點對發行人信息披露的齊備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進行監督,不再為企業上市“背書” 。
這意味著,投資者需要自己睜大眼睛辨別企業的投資價值。只要企業沒有違法違規,投資者投資失利也不能怪監管層把關不嚴了。
“打新”熱潮將回落
動輒十多個漲停板的超高收益成為投資者熱衷“打新”的不竭動力。有統計顯示,截至11月底,2015年發行的192家公司網上中簽率平均為0.53%,4、5月間發行的新股上市后平均漲幅超過600%。
注冊制改革核心在于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最終放開發行價格的控制,市場將平衡股票供給與投資需求,不論新股老股,決定股票價格的終將是公司價值。
業內人士預計,伴隨注冊制改革的推進,新股“稀缺性”會降低,定價將更加市場化,新股上市后溢價水平也將出現回落,“打新”熱潮或將成為過去。
“殼價值”將越來越低
當前的股票市場上,一些上市公司雖然業績不佳,卻因為具有上市公司的資格,依舊被熱捧,成為稀缺的“殼資源”。這是因為,核準制下IPO周期長、成本高,急于上市融資的企業有時會借殼以實現快速上市,而借殼費用往往高達數億元。
注冊制改革將大幅降低企業上市融資的成本。同時,改革還將實施嚴格的退市制度,對欺詐發行和重大違法的上市公司實施強制退市,把“害群之馬”堅決清除出市場。
業內人士預計,注冊制下,上市公司資格不再像現在這樣稀缺,“殼資源”也將會失去現在的高價。退市制度的完善,也會迫使許多僅具殼價值的上市公司離開市場。
違法將付出更高代價
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欺詐發行……雖然監管層持續嚴厲打擊資本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但違法違規案件仍不斷出現。深圳紫金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陳紹霞認為,其中原因就在于違法成本太低,懲罰力度不夠。
注冊制下,監管層的監管重點將從前端的審批后移至事中事后環節,更多監管力量將放在稽查執法上。那些通過欺騙而在資本市場牟取暴利的違法違規者不能再抱有僥幸心理了。
證監會明確表示,注冊制改革實施中將切實維護“三公”的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和懲處違法違規行為,全面加強對欺詐發行和信息披露虛假的懲罰力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讓違法違規者付出更高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