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雞西市和鶴崗市擁有豐富的石墨資源,省政府提出,要充分利用現有經濟存量,發展精深加工產業鏈。近期以來,一批有技術、有實力、有市場的大型企業相繼落戶石墨產業園區,使當地石墨產業的層次和規模得到了根本性提升。
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了解到,利用當地豐富的資源,在政策支持下,黑龍江石墨企業緊跟市場形勢,對接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機械和建材加工等當前熱點需求,有針對性地研發人造金剛石、石墨電極材料、石墨紙等下游產品,掀起了石墨深加工的熱潮。
精深加工初見成效
我國是石墨大國,黑龍江省又是石墨大省。據了解,黑龍江省的石墨多為優質鱗片石墨,其探明儲量占全國的60%以上,產能產量占全國總量的70%左右。此前,我國石墨行業以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為代價,占領了世界大部分市場,產品基本是資源性原料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而且,惡性競爭導致石墨資源價格很低,因此黑龍江石墨產業在開采技術和下游產業鏈延伸方面基本沒有進步。
為了保護石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附加值,近年來,黑龍江省已制定了發展石墨產業的一系列實施方案。在環境方面,他們出臺根治石墨環境污染六大措施:集約利用資源、加快升級改造、延伸產業鏈條、完善準入機制、強化尾礦綜合整治、創建綠色礦山;在延伸產業鏈條方面,重點引進石墨生產高新技術企業,加快傳統石墨洗選、加工工藝升級改造,實現產業結構由初級產品向深加工及制品轉變。據記者了解,黑龍江省鶴崗和雞西兩市提出重點發展負極材料產業鏈、密封材料產業鏈、硬質材料產業鏈,瞄準需求熱點,目前已初具規模。
多元發展貼近市場
在石墨產業鏈方面,鶴崗市蘿北縣的布局就有聲有色。2013年蘿北產業園區共有12個項目進行建設,其中有5個項目投產,已有高碳石墨、高純石墨、超細石墨粉、特種石墨和石墨紙5種新產品面市,填補了蘿北石墨產品的空白。其中,石墨電極材料和石墨紙由于下游需求旺盛,成為當地企業發展的重點產品。
據蘿北縣副縣長吳杰東介紹,2013年,蘿北石墨產業園區球形石墨年產能達到4.5萬噸,石墨精粉轉化率達到了28.57%.深加工項目從單一的球形石墨,延伸到鋰電池負極材料、散熱材料等項目和產品,產業布局更趨合理。
“新能源汽車領域是我國汽車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相關的電極材料市場前景廣闊,市場增速非???,企業本月的訂單增加了50%.”黑龍江省寶泉嶺農墾溢祥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亮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
趙亮介紹說,公司2010年投資1.5億元上了一條年產萬噸的球形石墨生產線,2013年5月正式投產,預計2014年達到15000噸。
對此,鶴崗恒達新材料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吳客兵也表示贊同。吳客兵說,企業在蘿北石墨產業園區選址,主要是看中了蘿北豐富的原料資源。目前企業依托資源優勢深加工球形石墨,根據訂單需求兩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預計到2014年底,年產量可達8000至9000噸。
蘿北另一家龍頭企業北大荒黑金石墨也頗具規模,除年產5000噸的球形石墨項目外,公司還建立了園區內比較完整的一條石墨產業鏈,于2013年11月投產的石墨紙生產線目前已接到訂單。
“如果總是停留在初加工狀態,企業的利潤空間小,將會越來越沒有市場,只有依靠科技延伸產業鏈條,進行產品深加工,增加附加值,企業才有出路。”公司副總經理夏萬山說,“我們現在在重點開發石墨紙產品,石墨紙是由可膨脹石墨制成,產品散熱效率高、占空間小、重量輕,可作為散熱材料應用于筆記本電腦、平板顯示器、移動電話等。一平方米的石墨紙成本在7元左右,平均可賣到25元,產品附加值提高了30%.”
黑龍江省奧宇石墨深加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崔廣宏也同樣看好石墨紙的市場前景。“目前公司超薄石墨紙和密封件等深加工產品,相繼與韓國及國內幾家企業簽訂大量訂單,給公司帶來了經濟效益。”崔廣宏說。
吳杰東表示,隨著項目建設的進展,預計到今年末該產業區還將有超細微粉石墨、膠體石墨等產品面市。下一步,他們將以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園區為載體,大上、快上精深加工項目。到2015年,石墨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0億元以上,利稅超過10億元;到2020年,實現石墨產業總產值150億元、利稅超過20億元。
重點開發金剛石產品
黑龍江省雞西市恒山工業園區也是黑龍江重點發展的石墨產業園區。據記者了解,該園區已先后引進北汽集團、湖北宜昌新成、深圳貝特瑞、青島岳石等企業,合作上馬了石墨密封件、高純石墨、膨脹石墨和石墨紙等精深加工項目,提升了產業發展檔次。其中,不少企業將人造金剛石合成及制品領域發展作為下游產業鏈發展的重點。
“黑龍江省政府和雞西市政府等都積極鼓勵企業發展精深加工,生產深加工產品,延長石墨產業鏈,這對于我們石墨企業來說是極大的利好政策。”雞西浩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建民告訴記者,“公司一直致力于天然鱗片石墨深加工,現在機械和建材加工行業市場潛力很大,因此我們重點在人造金剛石合成及制品領域發展。目前一期已投入的年產2000噸超高純石墨粉生產線已進入工業化生產。”
趙建民介紹,公司的石墨產業鏈是這樣的:石墨礦石經粉碎、磨粉、浮選生產出含碳量不同目數的石墨精粉,再經過提純工藝生產出高碳石墨,高碳石墨再生產出超高純石墨,經過改性處理,添加一定數量的金屬觸媒,在一定的條件下壓制成石墨觸媒柱,進而合成出金剛石,也就是硬質石墨材料。
“從整個企業目前掌握的技術以及發展布局來看,金剛石等石墨下游產品市場前景廣闊,發展空間很大。我們計劃利用兩三年的時間,把現有的金剛石合成做強,重點把金剛石工具做大。此外,還要形成年產2000噸特種石墨觸媒柱、100臺大腔體合成壓機年產6億克拉人造金剛石的生產規模,擁有200萬片煤系、油系復合片以及金剛石工具的生產能力。”趙建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