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在因中國稀土出口限制引發的美日歐對華稀土訴訟中,世貿組織(WTO)已基本認可了美日歐的主張,并向相關國家發出暫定判斷通知,認定中國違反了2001年加入WTO時的承諾,這意味著中國將在稀土訴訟中一審敗訴。
報道稱,世貿組織認為稀土是高端產業發展不可缺少的素材,而中國的出口限制、征收出口稅等做法違反了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做出的承諾。據悉,中國在入世時承諾僅對84個稅號的產品征收出口稅,稀土不在其列。
此次稀土訴訟始于去年3月13日,由美國主導,也是日本第一次發起對華直接貿易訴訟。美日歐認為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對稀土征收出口稅等做法,違反承諾,且對各國高端產業等產生了影響,中國則堅持主張是因為采取環境保護政策而導致出口量減少。
在美日歐提訴后,包括中國專家在內基本上都認為中國勝訴可能性極小,商務部條法司司長李成鋼就認為,在這場訴訟中,中國“基本上沒什么余地”。因為中國辯稱的出于環保考慮,美日歐均提出多種替代方法,包括征收資源稅、降低產量等。只是這樣做會令中國國內市場原材料價格也被抬高,而非僅影響出口價格,是中國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據日媒報道稱,相當于一審裁決的世貿組織專家組報告將在11月中旬發布,基本上可以認定中國將在一審裁決中敗訴。如果對專家組報告不滿,中國可以上訴至世貿組織高級委員會,高級委員會報告將是最終裁決。
屠新泉稱,美日歐發起稀土訴訟之時,此前已經有美歐和墨西哥指稱中國限制了九種廣泛用于鋼鐵,鋁和化工產業的原材料的出口,WTO裁決中國敗訴,所以中國對稀土訴訟勝訴所抱的希望并不大。
屠新泉稱,目前世貿組織僅是對相關國家發出暫定判斷通知,距離終裁還有一段時間,但幾無勝訴希望,未來中國將不得不停止征收稀土出口稅,但出口配額或許還可以爭取。
據介紹,WTO原則上要求取消出口限制,但規定了兩項豁免條款:“為保障人民、動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以及“與保護可用竭的自然資源有關的措施,如此類措施與限制國內生產或消費一同實施”。
屠新泉表示,中國稀土產業符合以上大部分規定,但沒有做到出口配額與國內消費保持數量一致,因此中國在世貿組織的框架下可以要求繼續保留稀土出口配額,同時將配額擴大到與國內消費量一致的水平。
由于過去企業大量的出口配額都沒有用完,所以屠新泉認為,即便擴大了出口配額,也不會對中國稀土產業造成影響,保護國內稀土資源需要在稅收等環節進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