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丹是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的研究員,他攜“金剛石涂層材料”和“氮化鎵材料”這兩個項目來到順德。在昨日的座談中,他把實驗成果做了展示。他說,金剛石是大家常想到的鉆石,是大自然中最硬的礦石。因其特性,可做刀具材料,涂在刀具表面,“很遺憾,我國高端的刀具涂料都是來自進口。”在ppt上分享了兩日前剛剛拿到的實驗數據,普通的刀具使用15分鐘之后,表面很粗糙,但涂了這個新成果后,同樣15分鐘,表面還是很光滑,刀具表面完好無損。
他的這個展示吸引了到場的順德機械制造行業者的關注。不過,企業也單刀直入,對價格等實際問題直接詢問,“因刀具涂層設備價格高昂,一個大的噴頭要幾百萬。”
祁建成是軍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員,這是他第二次來到順德,2005年,他曾到過容桂,與當地的企業家溝通過關于空氣過濾器在當地落戶的問題,時隔9年,他再一次來到順德,帶來了關于高效空氣過濾器原位檢漏關鍵技術及產品,與會還沒結束,便被包括萬家樂、華潤順峰等3家當地企業關注,“我們談了一下,但因為要有個了解過程,所以具體還沒有定下來。”
截至昨日傍晚6時,一項由主辦方統計的數據表明,這次經成果對接洽談而建立了結對意愿的已超過10例。主辦方將這為期兩日的交流比喻為一次相親,稱期待后續。
據介紹,這為期兩日的交流座談是“尋訪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活動的首場線下活動。活動是由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中國青年報社共同主辦,大良街道辦承辦了這次活動,并稱前日揭牌的大良青年活動中心已將與會學者的信息錄入資料庫,以期為企業和科研院校科研成果對接搭建平臺。
聚焦 人才困境引與會者共鳴
為期兩天的交流中,人才、項目落地、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成為了交流討論的焦點,昨日的高校青年科技人才與成果對接座談會中,主要以高校青年科技人才、項目與企業的交流為主。企業對人才引進、技術授權許可、技術咨詢和產學研合作表現出了熱情。昨日上、下午兩場座談中,總計有37家企業與會。
人才困境被指是這些科技型企業發展急需突破的問題。豐凱機械是織造裝備企業,其總經理戴曉晗介紹,該公司成立于2000年,擁有順德和江蘇無錫兩大基地,去年實現工業產值2.13億元,具備年產織機5000臺的生產能力。依托單位,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和廣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匯聚了一批業內資深研發工程師。不過這個積累不容易,他說因紡織裝備是精密機械,專業太細分,國內對口人才較少,只能招聘應屆紡機畢業生來做培訓,培訓兩三年后才能用。“企業是不喜歡招聘應屆畢業生的,因為不穩定,留不下來。10個中最后留下來不到2個。最終留下來的流動就很少。”
這個話題引起了與會者的共鳴。被指這也是大部分學校面臨的一個大學生就業問題———畢業后無法被企業所用。在江西理工大學掛職的張勤儉教授說道,他的課題是技術成果轉化,他認為讓學生參與企業的部分研發工作,實現無縫對接將有利于解決上述問題。
北京理工大學能源工程系主任嚴藝銘補充,由高校在地方企業建立科研項目或實習見習基地再派駐學生參與的方式也會有效,但這需要當地政府的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