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壓密封介質是超硬材料進行人工合成時一種不可缺少的輔助材料,這種材料必須具備傳壓、密封、隔熱、絕緣等功能,缺一不可。我國第一代從事這項研究的同仁翻閱了不少資料,尋找國內多地出產具有傳壓密封功能的礦石,做了大量的分析、試驗,通過大量的試驗數據,證明北京門頭溝趙家臺出產的葉臘石是最適合我國六面頂液壓機生產。超硬材料使用的傳壓密封介質其礦物成分為
AL2O3(28-32%)、SL2O3(45-52%)、Fe2O3+FeO(<1%)、K2O(<0.5%)、Na2O(<1%)、CaO(<1%)、MgO(<0.5%)、TiO(<0.5%)、灼減(5-6%)。
陶知恥教授最早對它進行過研究也是最早在科學期刊發表文章的學者。當時人們對葉臘石的礦物成分的要求和各成分在高壓合成中所起的作用還是不很清楚,只是憑借合成效果和使用時放炮放氣情況來衡量其質量的好壞,以后行業不少單位和個人對傳壓介質進行了不少探討,發表不少文章,像吉大、川大的老師。葉臘石愛好者王德生等都做了不少的工作,大家對傳壓密封介質的作用的認識也就逐步加深,從手感外觀深化到成分和結構,進料要求有所認識,要求色澤米黃、灰白、無夾、色澤一致等,這些要求在上世紀末以前還基本上能滿足要求,進入本世紀可能由于儲量減少開采量加大,礦石含雜量逐漸增加,售方的礦石也就漸漸放寬了質量尺度。近年來,由于需求量大增,產銷打破了平衡,趙家臺北嶺礦區周邊的老百姓也都參與了“挖”礦行列,葉臘石礦石成色就五花八門了,只要是門頭溝的、不管有帶斑點、有條紋、紅色都拿來賣、用戶只要買得到,到用戶手頭的東西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葉臘石完全是兩個模式,而價格卻一漲再漲,每噸礦石賣價到3500-4000元,而貨到用戶手中能用的最多不超過85%,可見葉臘石的供應已到了何等饑荒的地步。
目前國內不少地方傳出當地出產葉臘石礦,最早要算是浙江青田石和福建的壽山石,這兩種石頭經一些單位試用,稱不宜于作超硬材料生產的傳壓密封介質使用,最近一段時間赤峰、浙江衢州,廣西的最南端都有葉臘石礦傳出,但經分析,一個是含雜質多,二是礦體極不穩定,多為浸襲交代礦體,不適合作傳壓介質用,有的礦體成分接近葉臘石,但由于礦床礦石成分不穩,有害雜質過多不能單獨使用,純凈的葉臘石一時還找不到,能作傳壓密封介質的替代品還未發現,“組合型”傳壓密封介質將是今后攻克的重點,應引起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
傳壓密封介質使用的變遷:
(1)超硬材料生產研究離不開傳壓密封介質,哪種礦物能勝任肩負這種使命,我國人造金剛石的開拓者們翻閱了不少資料,也借鑒了不少國外先行者的教訓,認為選用葉臘石傳壓密封介質是最理想的,怎么才能用到試驗中去,前輩們經過很長時間的摸索,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小批量生產了,這種摸索還在繼續進行,比如烘烤時間長短,溫度的高低,以至季節變化的適應都在不斷探索之內,本世紀出現的“石墨粉末棒”,其要求又不一樣,等等可以說隨著超硬材料的不斷發展這些工藝上的摸索,從來沒有停頓過。門頭溝葉臘石對六石頂液壓機適用,但對兩面頂就不太合適,兩面頂使用要求它相變越小損耗壓力越小,另外它的塊是放置在壓缸內,溫度遠遠高于六面頂使用的情況,它要求相變小,結晶水少最好沒有。人工晶體研究院使用兩面頂液壓機,開始使用的絕緣管是“石印石”,兩端密封圈是葉臘石只是不予烘烤。從使用方法上看也是在不斷變化;上世紀70年代前,門頭溝的葉臘石剛開始用,礦山開出來的大塊礦山先切成大方塊,然后切成板,再切成條供給用戶,用戶根據要求切成塊鉆孔烘烤后使用,那個時候,方塊不方,尺寸誤差大,鉆孔偏差,孔徑與石墨片差度大,烘烤的溫度時間也不確定,加至設備也不聽話,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合成金剛石時,有時有,有時無金剛石生長真像小孩捉迷藏,為了合成出好金剛石,大家下了不少功夫,當時對大家來說,從業者都是半路出家地生路不熟,好在那個時候開交流會多,你家有點新東西,馬上就組織在你家開觀摩會,他家有什么突破就聚集到他家,80年代以前超硬材料技術是不保密的,來往親密,葉臘石在使用上更是一樣,七十年中,鄭州三磨所(行業的領頭軍)**等試驗成功粉壓技術,很快就將該技術輸送到“貴州六砂”,六砂馬上就將粉壓成型產品在交流會上展示,手把手地教給行業同仁,由切塊到粉壓成型,在葉臘石使用上進了一大步,一是誤差小,標準化進了一步,為金剛石生產走向穩定和擴大腔體打下了基礎;二是節省了很多原材料,切條再切塊、鉆孔,材料的利用率最多是十分之一,當時切的邊角料都用來填路,到本世紀初礦上又把這些挖出來作為上等品賣給用戶。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天然金剛石圍巖---金伯利巖的啟示下萌生混合型傳壓介質,但沒有深究和對它必要性的認識而中斷,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由于生產的需要,水到渠成,葉臘石與白云石復合塊誕生了,(研發人柳文明退休高級工程師)開始的復合塊生產是兩種料用隔板將葉臘石和白云石同時倒入模具用套管進行一次壓制的,很不規矩,以后逐漸改進現在是很成熟了,并在行業內普遍應用。在2005又研制出梅花型復合塊,用它可以大大擴大腔體,由于需要異型頂錘配合,故未能推廣,2010年用戶提示生產出十字型復合塊,少數單位現在還在使用。葉臘石-白云石復合塊的出現對推進超硬材料的發展起了一定作用,同時節省了近1/3左右的葉臘石用量。
時間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的超硬材料的高速發展,人造金剛石產量達到和超過100億克拉,葉臘石的用量初步估算年用量在2-3萬噸以上,由于門頭溝葉臘石開采了50多年,至今還沒有找到能單獨使用的葉臘石礦,門頭溝的礦石銳減,特別上等級的優質礦幾乎找不到,見到的都是尾礦,夾雜物、圍巖等雜質很多,礦石生產量遠遠滿足不了用戶的需求,葉臘石供應明顯告急,面對如此嚴峻狀況,迫使不少業內人士想其他辦法謀求葉臘石的替代物,這可能是傳壓密封介質在使用上的一個轉折點---解除完全依賴單一的礦石的好辦法,這樣,礦源就會很廣泛,人工調配更有可能,使用起來將會更穩定,這種優選組合型傳壓密封介質已走出了簡單混合而直接上升為第二代組合精加工型階段,這樣將更會促進超硬材料的發展,希望這種新型的傳壓密封介質早日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