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西新聞3月19日電 3月18日,廣西桂林市召開“推動科創賦能強產業新聞發布會”,會議披露,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桂林市近年來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引擎,通過梯度培育優質企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優化產業生態等舉措,“串珠成鏈”激活發展創新動能,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工業振興協同并進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2024年,桂林市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科創對桂林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楊宗盛 攝
據介紹,近年來,桂林市以梯度培育體系模式,發力鍛造科創“主力軍”,構建“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單項冠軍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形成科創企業“金字塔”發展格局。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家、自治區級3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3家,數量均居廣西前列。此外,全市156家自治區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帶動創新型中小企業達226家,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七大重點產業鏈。
為支持企業成長,桂林出臺一系列政策,設立鏈主企業專項扶持計劃,推進強企補鏈擴群,獲得中央資金支持,政策紅利精準直達13家重點“小巨人”企業、2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主體,有力引導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
桂林福達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向媒體介紹新能源電驅高精密齒輪產品。楊宗盛 攝
在產業鏈關鍵領域,桂林企業核心技術突破引領產業升級,實現多項“從0到1”的突破:藍宇航空研發的全國產民用航空子午線輪胎成功裝配空客A320試飛,填補國內空白;桂冶機械研制的“真三軸六面頂液壓機”打破國外30年技術壟斷,推動我國超硬材料裝備躋身國際前列。目前,全市超九成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據廣西細分市場首位,橡膠設計院輪胎專用設備、電科院雙向拉伸膜等產品全球或全國市場占有率第一。
同時,桂林還通過集群化發展,采取“串珠成鏈、織鏈成網”戰略構建產業生態,形成了先進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7大產業集群,實現“一鏈一園”布局。2024年,桂林整合升級“3+5+4”產業園區矩陣,推動園區智能化改造覆蓋率超60%,吸引上下游企業本地配套率提升至90%。光電子信息產業聯盟整合48家企業,關鍵技術部件本地化生產比例達85%,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成為廣西唯一一個先進制造業集群。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指導智慧蜴學車Vr模擬器自動駕培。楊宗盛 攝
桂林深化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協同,“四鏈融合”激活創新動能,聯合高校院所攻克“卡脖子”技術23項,建成復雜工況輪胎技術創新中心等省級以上平臺86個。2024年通過政銀企對接,為21家企業解決融資21.6億元,支持338個工業項目落地。
在“人才鏈”上,實施“百名博士進百企”計劃,331名高層次人才服務297家企業技術攻關,全市科技成果轉化連續兩年超200項,幫助企業新增銷售收入超50億元,桂林高新區獲批廣西首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
桂林市在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下,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升級的實踐成果與未來規劃,同時推動產業低碳化升級,生物醫藥產業園單位產值能耗較傳統產業降低65%,清潔能源占比提升至43%;實施“機器換人”工程,重點企業生產效率提升35%,能耗下降18%。電子信息、新材料等低耗高附加值產業產值占比突破40%,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根據規劃,桂林將錨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以產業“串珠成鏈、織鏈成網、集群發展”為牽引,培育壯大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深入實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動,“一鏈一策”推進優勢產業鏈式數字化轉型,聚焦電子信息產業智能化升級,著力構建特色鮮明的電子信息產業融合發展區,建設區域性產業高地,為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注入強勁科技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