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超新材將繼續順應時代發展,抓住時代契機,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創新能力,更好地發揮金剛石"工業牙齒"的作用,??屑夹g"硬骨頭",朝著"打造獨具特色技術領先的創新型百年企業"的愿景砥礪前行
金剛石是自然界最堅硬的物質。在高端制造業中,金剛石被形象地稱為“工業牙齒”,廣泛地運用于精密工具、耐磨零件、光學元件涂層、電子產品配件加工等領域。
俗話說“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南京三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超新材”)是一家專注于金剛石超硬材料精密工具領域的企業,也是國內最早通過自主研發掌握金剛線相關技術,在董事長鄒余耀帶領下,完成產業化并成功實現IPO的企業之一,經過24載發展,憑借專注、專業和不斷拓展創新,三超新材已逐步奠定行業領軍位置。
心懷夢想創業維艱
“中國的超硬材料領域,受制于起步晚、技術積累薄弱,其核心技術一直被歐美等發達國家掌握,以至于發展長期受制于人。”日前,在南京市江寧區工商聯組織的“從民營企業看高質量發展”采訪活動中,技術出身的鄒余耀告訴中華工商時報記者。他1999年創立公司之初,便定下“以替代進口為己任,振興中國超硬材料行業”的目標。
創業初期,篳路藍縷。回憶起當年的創業歷程,鄒余耀充滿感慨,3個合伙人湊了10萬元創業資金,租了70平方米破舊場地就開始忙碌起來,我既是公司的技術核心,也是公司最主要的銷售員,經常親自拖著上百斤產品、坐著綠皮夜班火車一路前往嘉興、衢州、廈門等地拓展客戶,真正是白手起家,親力親為,個中艱辛,難以忘懷。
雷厲風行,敢想敢干之下,三超材料在短短兩三年時間內,就陸續開發出多款磁性材料行業用的金剛石砂輪產品,打破技術壁壘,成功實現進口替代,并拿下磁性材料行業幾乎所有客戶,在行業領域樹立標桿地位,也實現原始積累。
創業是船創新是帆
鄒余耀深知產品和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在創業初獲成功后,并未小富即安,而是把目光投向更前沿的產品布局,通過多次參觀國外的行業展會,敏銳地鎖定未來的一個“明星產品”——金剛線。
當時只有少數幾家日本企業正在開發該產品,甚至尚未完全實現產業化應用。2008年,鄒余耀意識到金剛線未來有可能在光伏及其他半導體材料切割上的應用優勢后,毫不猶疑開始投入金剛線產品研發,并獲得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支持,隨后在2011年底產品成功推向市場,成為國內最早開始金剛線產品研發及產業化的企業之一。三超新材也因此贏得諸多投資機構青睞,并邁上發展快車道,2017年,三超新材在創業板掛牌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金剛線生產企業上市公司。
上市以后,三超新材從未停止新產品布局與技術創新的步伐,圍繞光伏、半導體兩大國家戰略新興產業賽道,堅持技術創新,持續布局和投入研發新產品。近年來,三超新材相繼推出金剛石有序排布的化學機械拋光修整器(CMP-DISK)、晶圓劃片刀、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減薄砂輪、倒角砂輪等新產品,國內首臺光伏晶棒倒角磨邊一體機設備也已完成樣機調試。部分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也為三超新材發展注入了新的發展驅動力。
鄒余耀既是董事長,又是企業技術帶頭人。他是公司多項專利的第一發明人,曾獲得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江寧區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榮譽,更是行業標準《超硬磨料制品——電鍍金剛石線》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在鄒余耀帶領下,三超新材敢于突破,通過人才引進與內部培養兩條腿走路,并在日本設立研發中心等方式,三超新材已組建了一支富有戰斗力的研發團隊,目前,已獲得近100項授權專利,多次獲得國家及省市級科技大獎,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振興中國超硬行業
金剛石超硬材料制品屬于細分領域,單一產品往往市場規模有限,且研發難度大,但其對中國制造業來說又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半導體產業鏈上,從材料端、晶圓廠到封測端,都離不開各類精密金剛石工具,而此類產品不僅技術門檻極高,客戶認證使用也極其謹慎,目前,國產替代率仍不足10%,在很大程度上仍被發達國家“卡脖子”。
作為專業從業者,鄒余耀從學生時代就在心中埋下攀登行業產品技術頂峰的種子,創業之初,即立下“超越國際先進技術、振興中國超硬行業”目標和使命。多年來,三超新材持續在半導體用精密金剛石工具產品領域持續投入。以半導體晶圓廠CMP制程所需的一款修整器(CMP-DISK)產品為例,經過近10年艱辛歷程,在2022年完成了產品工藝升級,成功推出金剛石有序排布的電鍍工藝CMP-DISK,成為目前國內能量產該產品的企業,為緩解中國芯片的掣肘之痛作出一定貢獻。
在鄒余耀看來,技術創新不僅是為了市場和利潤,更要與家國情懷相兼容,如此才能更好地淬煉出企業的價值?!坝行┦驴傄腥巳プ觯灰菍ζ髽I對國家有益的事,就算再難也要堅持做下去。”鄒余耀言語間盡顯責任與擔當。
未來,三超新材將繼續順應時代發展,抓住時代契機,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創新能力,更好地發揮金剛石“工業牙齒”的作用,??屑夹g“硬骨頭”,朝著“打造獨具特色技術領先的創新型百年企業”的愿景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