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那個周末,歐洲負電價覆蓋的時空范圍似乎進一步擴大,外媒稱價格還跌至歷史低點。在這背后,主要原因便是光伏發電激增,甚至導致供過于求。
綜合BNN Bloomberg及行業垂直媒體Renew Economy消息,隨著當地光伏電池板數量持續增長,周日在歐洲電力交易所EPEX SPOT SE,德國與荷蘭部分時段電力出現-500歐元/兆瓦時的價格。能源分析師兼評論員Gerard Reid列出數據指出,周末德國甚至接近一整天都處于負電價之中。
而周一的部分時段也出現負值,當日下午德國、荷蘭、丹麥的電力價格均為負值,這一現象在需求較高的工作日較為罕見。
KrakenFlex全球市場主管Charlotte Johnson表示,周末是(歐洲)普遍出現負價的“破紀錄時刻”,當天超過70%的時間里,電力交割價格為負數。
實際上,之前在夏季與公共假期期間,如果風特別大,負電力價格在歐洲較為常見,如今光伏發電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
BloombergNEF分析師Andreas Gandolfo預計,整個7月與8月會出現越來越多負電價。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在4月下旬,荷蘭電力系統已出現過負電價。當地時間4月19日下午1點到2點,荷蘭電力價格觸及-739.96歐元/兆瓦時,加權平均電價則從上午10點開始,直到下午5點一直保持負數,消費者可以在消費過剩電力的同時獲得現金支付。
如今看來,負電價出現頻率及范圍似乎已開始進一步擴大。
根據歐盟電力市場規則,允許出現負電價的國家包括加入歐洲電力交易市場EPEX的法國、德國、奧地利、瑞士、比利時和荷蘭,其他電力市場則不允許批發電價跌至零以下。
如何理解負電價?歐洲電力交易中心給了定義:“負電價就是當高度不靈活的發電碰到了低需求時,電力批發市場的價格信號。”換言之,根源在于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造成電力供應的階段性過剩。
能源智庫Ember一項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占歐洲電力的比例達到創紀錄的22%,首次超過化石天然氣(20%)并再次超過煤炭(16%)。越來越多的波動性綠電涌入電網時,電價波動的幅度也越來越大。
海內外均出現風光消納問題 儲能、虛擬電廠等需求水漲船高
而在我國,長城證券指出,除省內外電網通道分布因素,部分區域的“低電價”、“負電價”背后原因,其實也在于風光消納問題。
截至2023年Q1,光伏裝機規模排名前7的省份有:山東、河北、江蘇、浙江、河南、安徽、青海,2023年前4個月的光伏利用率分別同比+3%、-0.5%、0%(100%消納)、0%(100%消納)、-1.6%、0%(100%消納)、+3%。
其中分布式占比較高的山東省的光伏利用率“不降反增”,原因在于(1)存量帶補貼光伏項目較多;(2)現貨市場政策放開負電價機制;(3)儲能規模無法與新能源規模配套。各項原因導致山東省容易出現“發電不賺上網電價而賺補貼”的情況。
另外,之前河南、河北4月棄光率位居前列,華福證券指出消納問題已由三北地區延申至部分東部省份,而三省消納問題,主要是新能源尤其是光伏高比例裝機造成的調節能力承壓,而非類似三北地區的負荷限制。
如何提高電網消納能力?
華安證券則認為,消納的核心在于調度調節能力及大規模超遠距離輸電能力。由此,儲能、智能電網、虛擬電廠等需求水漲船高。
長城證券報告指出,“十四五”前兩年對電源投資的增速顯著高于電網投資增速,2022年電網工程投資額同比增長僅為1.95%,根據5月最新情況,電網工程投資額同比明顯增長至10.8%。
短期來說,日內由時間錯配帶來的棄風棄光可由儲能進行吸收利用,形成成熟的市場套利機制。長期而言,電網通道尤其是特高壓的建設將解決資源時空錯配帶來的并網、跨省跨區域大范圍調度和調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