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先說幾個新聞
近期在國際天然鉆石行業發生了三件比較大的事情:
一、天然鉆石委員會(NDC)發布了名為“Diamond Facts”的長篇FAQ,從多個角度講述了關于天然鉆石稀缺性,以及有別于培育鉆石等方面的問題。
二、戴比爾斯和博茨瓦納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在雙方就續約事項達成一致之前,不會參與任何個人或組織的討論。
三、世界鉆交所聯合會(WFDB)和天然鉆石委員會(NDC)達成合作伙伴關系,除了提供財政支持外,更致力于在to-C層面向消費者宣傳天然鉆石的價值。
兩天前GJEPC刊登了一篇David Kellie(NDC首席執行官)的專訪,其中提到了幾個重要的話題:
一、NDC正在擴大自己的價值共識圈,并堅信“通過營銷驅動的消費需求”是影響價值鏈繁榮的最重要因素。
二、目前流行的一些“神話”有損于鉆石行業發展及受惠于此的群體,因此NDC需要“糾正錯誤并解決行業的問題”。
三、天然鉆石依舊是稀缺資源,消費者對稀缺的渴望將是關鍵的驅動力。
四、培育鉆石的生產成本還會繼續下降,并且基本呈線性變化。從零售層面來看,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消費者將更輕松地找到優惠的價格。另一方面,零售商會更多地利用數字手段降低利潤以獲取市場份額。
五、天然鉆石和培育鉆石處于不同的市場地位,兩者可以共存,但消費者需要了解真實的知識。業內存在一些“洗綠”的行為,且無法證實其“可持續發展”的宣傳內容。
背后的那只大手
假如我們把上述事件結合到一起來看,就會發現兩個明顯的狀況:
1)目前鉆石行業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2)各大組織正在聯合起來穩定人心。
遙想1888年戴比爾斯“一統江湖”之前,年輕的現代鉆石行業也是面臨了大量的問題,如礦主涸澤而漁、市場需求疲軟、毛坯和裸鉆明顯供大于求等等。經過一次次慘烈的洗牌(包括資本和思想的洗牌),戴比爾斯最終確立了行業老大的位置。
時至今日,鉆石行業似乎面臨著類似的情況:上游因制裁俄羅斯而出現撕裂、毛坯價格過高、裸鉆價格下跌、中游切磨工廠紛紛減產、貿易商頻頻內卷、下游市場受經濟環境影響而表現不佳……在這樣的狀況下,一些人開始失去信心。
所以,幾大組織需要聯合出手,從to-C層面著手進行“由下往上”的整合。
今時不同往日,我們現在生活在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現代社會。因此這種“聯合行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我們無法預測。但不得不承認,這就是天然鉆石行業厲害的地方:每當市場發生劇烈波動、看似一蹶不振的時候,總有一些龐大的組織或者公司聯合出手,一起拉動市場信心。一百多年前如此,現在也是如此。
這些行動的背后,似乎有一只無形的大手,在把握著某一個方向。當行業的發展偏離這個方向時,這只大手會突然緊握,并開始協調供需、扭轉局面。在這個過程中,或許會有一些企業衰敗,但這只大手保障了整個行業可持續的彈性發展。
這只“大手”是戴比爾斯嗎?
以前可能是,但現在我更愿稱其為“行業共識”。
行業共識(行業文化)
行業共識,或者說行業文化,是一種強大到足以貫穿整個行業大部分玩家頭腦的綜合意識。它的背后是長時間的運作、積累、沉淀和投資。
之前我們提過的“通用型營銷”,就是行業共識在推廣方面的精煉體現,它把一大堆“印象”和“概念”,精煉成了一句簡單易懂的話,從而對行業發展起到“地基”的作用。
經過百余年的發展,如今天然鉆石的行業共識,就是稀缺性、價值、紀念意義,以及眼下正流行的“可持續發展”(后者有待時間的考驗)。當我們提起天然鉆石的時候,都會想起這些內容——雖然有人反對,但這些內容是存在的。
有人說:我就不認為天然鉆石是稀缺的,他們只是沒有都挖出來而已。這當然沒問題,因為在多元化的現代社會,行業共識不等于社會共識。
但只要執行得夠持久、夠堅決,行業共識就可以影響社會共識。
相比之下,培育鉆石行業一直都沒有形成屬于自己的行業共識。因此有人會依賴天然鉆石的價格表,有人會打價格戰,有人會想著趁機撈一把等等。
在行業發展的初期,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但假如我們沉浸在“我還年輕”的想法中,那么就容易躺平,最終成為被犧牲的那部分。
所以,面對一個迅速發展的市場,培育鉆石行業要保持冷靜和謙虛,從天然鉆石的每一步棋中領悟和學習。我們需要“一只大手”,在迷茫的時候把握住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