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日前發文稱,硅料價格一路飛漲,行業苦不堪言,紛紛寄希望于政府出臺政策。
5月2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在官方解讀中,關于“2021年保障性并網規模如何落實”的問題,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回答到:“年內未能并網的存量項目,由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統籌,直接納入后續年度保障性并網范圍”。
光伏行業協會認為,行業對于這句話的重要性沒有給予足夠重視,這是行業主管政策的重大變化:意味著開發商并網時限從一年延長為兩年。
硅料價格一路飆漲 補貼難以覆蓋上游上漲帶來的壓力
5月26日,硅業分會發布最新硅料價格,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20.0-20.5萬元/噸,成交均價為20.27萬元/噸;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19.7-20.2萬元/噸,成交均價為19.90萬元/噸。
這已是自2020年底以來硅料第17次漲價,針對本輪硅料價格持續上漲,硅業分會分析指出,根本原因是光伏產業鏈中間環節的產能擴張釋放相對超前且超量,而非硅料企業一己之力推動價格上漲。
其表示,“多晶硅生產環節屬于高投入、高技術、高載能行業,但又長期處于盈虧線甚至虧損邊緣,因此在產企業擴產資本有限,同時外界資本也少有涉入。而中間的硅片、電池片環節由于連續多年維持相對較高的盈利水平,企業自身擴產能力充足,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外界資本進入。但由于信息不對稱,下游企業掌握的上游硅料擴產規模數據,遠大于實際情況,中間環節擴產規模和速度遠超預期。”
根據預測,全年硅料總供應量57-58萬噸(含進口)足夠保障終端全球160GW的裝機需求,而中間環節300GW以上的預期產能卻造成產業鏈各環節明顯的供需錯配。因此若要扭轉目前市場的失衡狀態,勢必要從產業鏈相對過剩的環節開始調整。
而面對硅料價格連漲,今年以來光伏產業鏈正經歷從上到下的漲價風波。據中廣核新能源(01811)光伏項目組件中標候選人公示情況,最低預中標價格已經達到1.72元/瓦,并有1.89元投標價出現。市場有悲觀情緒認為,組件價格連漲,可能抑制終端電站需求。由于價格上漲導致下游電站企業承受壓力加大,即使有補貼,也難以覆蓋上游上漲帶來的壓力。
光伏協會認為,開發商并網時限從一年延長為兩年。在當前原材料價格一路飆升的情況下,一年的寬限期給了開發企業更充分時間,原材料數倍以上的漲幅已嚴重威脅到我們的競爭優勢,且已明顯影響到今年的裝機預期。希望行業認真思考企業短期和長期利益關系,推動產業不斷降本。
有市場人士表示,短期內光伏產業鏈價格漲勢難止所帶來的阻力,依舊成為導致落地裝機量不及預期的最大變量,如今各方紛紛為此發聲,上游硅料價格預計短期內或會受到一定抑制,從事硅料生產的公司或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據東吳證券5月25日研報梳理,通威股份、保利協鑫能源等硅料行業公司及產能對應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