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我國6月國產原礦產量突破億噸大關,達到10155萬噸。
統計顯示,進口數量連續3個月下降,同時,國產鐵礦石連續4個月大幅增加,5月、6月連續2個月創造歷史新高,原礦產量接連突破9000萬噸和1億噸兩大關口。6月國產原礦產量高達10155萬噸,同比和環比分別增長21.9%和11.5%。這也使得進口鐵礦石在我國所占比重在6月降至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55.8%。在2009年9月,進口鐵礦石在我國鐵礦石總量中所占比重一度高達88.3%。
聯合金屬網對此分析認為,在市場低迷,鋼廠庫存量較高的形勢下,中國國產鐵礦石優勢在于:每次采購數量可降至低點,最低可至1000噸-2000噸,而鋼企對眾多國內小礦山處于絕對買方市場,可延遲數月付款,相對進口鐵礦石資金壓力小了很多。預計7月進口鐵礦石所占比重可能繼續小幅降低,降至54%-55%左右。而2010年三季度國產礦甚至可能達到與進口礦各占一半的水平,國產原礦產量突破億噸大關后,繼續創造新高幾乎沒有懸念。
從價格上來看,只有當品位在63%的進口鐵礦石的到岸價為85-90美元/噸時,進口礦才能與國產鐵礦石成本持平。但是就目前進口礦價格看來,距離這一水平仍然遙遠。昨日63%品位的印度粉礦到岸價超過135美元/噸。
-相關新聞
公布年度產量公報
六成西澳鐵礦石以短期價格銷售
礦業巨頭必和必拓22日公布截至2010年6月30日的年度產量公報,該公司鐵礦石項目年產量達到1.25億噸,其中西澳大利亞鐵礦石產量連續第十年創歷史紀錄,并且西澳鐵礦石出貨超過六成以短期價格的形式銷售,只有不到四成是按照年度協議定價。
必和必拓表示,該財年的下半年,基于現貨市場的短期定價體系大量取代了原有的基準定價體系。不僅鐵礦石,鋼鐵行業的另要原料煉焦煤也多以短期協議代替了年度協議,必和必拓表示,這一變化讓目前該公司的多數大宗商品(鐵礦石、錳、煉焦煤和動力煤)的價格與市場價格密切掛鉤。該公司預計未來西澳鐵礦石將以短期價格為基礎進行定價。
業內人士認為,三大礦山已經放棄了長協礦,轉向靈活的礦石定價機制,例如季度定價、月度定價甚至現貨定價。而對鋼企而言,依然希求更穩定的定價機制。據寶鋼日前透露,目前為止,國內鋼廠與三巨頭的三季度長協價仍未確定,預計要到7月底8月初才有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