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6月5日在出席“2009中國信托高峰論壇”時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已初步進入回升通道。
張立群指出,中國經濟2008年發生重大變化的原因和美國等發達國家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中國經濟的恢復和發達國家的軌跡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中國經濟發展首先有一個廣闊的國內市場,之后有支持經濟發展很好的要素保障,在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產品會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需求,另一方面就業崗位會不斷增加,收入不斷增加,為消費需求的擴大提供一個持久不斷的支持。”張立群表示。
根據相關部門公布的統計數據,今年前四個月中國經濟增長率總體呈現回升態勢。張立群表示,這說明前期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刺激投資的效果已經在很快地表現出來,對于二季度的經濟增長,他認為GDP增長率要明顯高于第一季度。
張立群指出,從投資方面來看,政府為刺激經濟,今年以來大規模進行基礎設施投資,而前期的投資主要是土地開發,土地開發投資量很大,形成的投資增長比較明顯,但是形成的訂單卻很少,對工業生產的拉動作用有限。在土地開發完成之后,隨著工程建設活動的加快,各種訂單就會明顯加快增長,投資對整個工業、對其他產業的拉動就會明顯表現出來。從消費結構升級方面看,恢復得很快。在汽車、住房需求恢復較快增長的背景下,預計市場主導的需求將逐步全面回升,而近期政府主導的投資增長已在不斷加快,因此內需的加快增長是可以持續的。而從外需方面來看,4月份外貿出口增長為-22.6%,降幅較1-3月份加大2.9個百分點,出口繼續保持20%左右的負增長狀態,未出現進一步明顯惡化的態勢。
綜合以上分析,張立群指出,在內需加快增長,而外需形勢未出現進一步劇烈惡化的情況下,預計經濟增長率提高的趨勢可以持續,我國經濟已經初步進入上升通道。
張立群同時指出,外部需求仍可能發生較大波動,國內投資消費加快增長中也存在很多不穩定因素,如果不能夠因勢利導,協調好總需求增長,經濟回升可能會出現一定的波動。此外,經濟回升還將伴隨多個方面的結構調整。最后,與巨大的生產規模和供給潛力比較,總需求增長盡管會不斷加快,但在較長時間內需求相對于供給仍將相對不足,供求關系表現為平衡或局部供大于求,國際市場總體預計也將呈現供大于求的格局,這將導致市場競爭比較激烈和價格漲幅較低。國內需求增長不斷加快,雖然不會很快改變總供求格局,但會帶動經濟增長不斷加快,這就會形成低物價、高增長的經濟運行特點。
針對以上情況,政府應采取針對性政策,通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積極推進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回升保持健康可持續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