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馬縣境內有豐富的花崗巖、頁巖片礦產資源,初步探明花崗巖儲量10億立方米以上,頁巖石儲量28萬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康馬縣少崗鄉境內。近年來,康馬縣狠抓國家優惠政策、市場發展前景等有利契機,以“上規模、增產量、擴效益”為重點,堅持資源優勢與投資效益相結合的發展思路,加大投入力度,全力做好花崗巖、頁巖片“白加黑”兩篇文章,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提升開采技術、健全體制機制等有力措施,使康馬縣石材業發展較快。一是花崗巖產量年開采量由2010年300立方米到2017年年開采量1200立方米;銷售由2010年年銷售30萬元到2017年年銷售總額470萬元左右,創收210萬元,平均每人增收6000元,創造就業崗位140余個,其中貧困戶就業20余名。二是2017年頁巖石凈利潤為500余萬元,48名群眾穩定就業,其中大學生(中職生)10名,實現穩定增收。三是石材產業在提供就業的基礎上,每年能夠對全縣建檔立卡人口分紅160余萬元。
一是實現了產業的轉型。在2015年前,康馬縣石材資源開發利用一家壟斷,產業效益資金流入一部分人私囊,廣大群眾不能享受優勢資源帶來的任何效益。鑒于此,新一屆縣委、政府對石材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對石材業經營管理進行了徹底的改制,實行以扶貧開發公司為主導,農牧民合作社為主體的“公司+合作社+農戶”現代化產業發展模式,進一步提高資源有效開發利用,保障農牧民群眾切身利益,促進石材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實現了技術的革新。石材作為不可再生資源,隨著資源的減少和成本不斷上漲,石材業發展局限性越來越大。鑒于此,康馬縣通過技術的革新,采取引進先進技術、更新設備、改進工藝流程等有力措施,增加產品種類、調整產品結構,生產出了道磚、路緣石、藏式條桌、廣場花盆、藏香爐墻磚、地磚、瓦板巖、文化石、風包石等市政用材和民族特色手工品,產品的外觀更加漂亮、生產速度變快,不僅顛覆了傳統石材笨重的形象,節約開采加工的成本,也有力打開了石材銷路市場,為推進石材業精細加工發展。
三是實現了有序的開采。在石材原料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堅持“提高規模和有序開采”,堅守生態紅線,處理好石材開發與環境保護關系,加大技術引進和改造力度,從根本上改變了手工爆破開采、粗礦加工等影響環境、資源浪費的傳統開采加工模式,形成了生態、環保、可利用的有序開采,促進建材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