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期中選舉將于11月6日登場,市場鴿派人士預期美國與中國等國選后可望藉由談判化解彼此間的貿易紛爭。但專家警告,由于美國與中國、歐盟的貿易逆差問題遲遲未能解決,貿易大戰在期中選舉后反而可能進一步加劇。
專家亦指出,隨著美國通膨增溫、利率攀高,加上東亞、中東與中歐等區域衝突加劇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市場屆時恐將面臨更棘手的貿易問題。
據統計,大陸與歐盟去年合計約占美國商品貿易赤字的53%。今年前8個月,此占比更攀高至三分之二。隨著年終購物節即將到來,各大零售商紛紛增加海外進口商品數量,美國貿易逆差的情況恐怕更加惡化。
美國目前經濟一片欣欣向榮,該國財政與貨幣政策可望持續推升需求與產出。聯準會雖持續升息,但當前利率距離「中性水位」仍有一段差距,而寬松貨幣政策對于經濟的助益至今仍然延續。若美國政府真的如同規畫在期中選舉前推動新一波減稅措施,那可望為美國經濟增添更多柴火。
相較之下,歐盟國家的經濟表現差強人意,德國、法國、義大利與西班牙目前的政經發展引發市場憂慮。這4國約占歐盟經濟產出的四分之三。歐盟企業希望擴大對于美國的商品出口,藉此抵銷國內疲弱的銷售表現。
以德國為例,德國工商總會(DIHK)將該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從2.2%下修至1.8%,明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僅1.7%,原因包括英國脫歐與全球貿易大戰帶來衝擊。
而大陸第3季制造業動能略為放緩,原因在于汽車銷售下滑,但上周公布的出口銷售卻意外強勁。分析師指出,大陸未來仍將是美國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國。
市場寄望美國期中選舉可望成為全球貿易戰的轉機,美國政府選后可能與盟國展開談判以化解貿易紛爭。但歐盟貿易代表直言,連「談判事前準備工作」八字都還沒有一撇。而大陸方面也指出,北京當局目前對于貿易談判協議興趣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