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新華社瞭望智庫主辦的2017“大智移云”產業發展論壇于5月18日在河北廊坊舉行,上海明匠智能系統...
由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新華社瞭望智庫主辦的2017“大智移云”產業發展論壇于5月18日在河北廊坊舉行,上海明匠智能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俊出席并發言。其表示目前制造業面臨的問題是產品生命周期比較短,產品更新換代比較快,企業要投入固化產線投資壓力會比較大,同時還要不斷滿足市場需求。所以智能制造解決這些問題,讓產業線變得更人性。

上海明匠智能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俊
陳俊:明匠目前是中國智能制造最大的企業之一。為什么我們能在很短時間發展起來?主要的原因是當前我國制造業企業對轉型的迫切需求。現在傳統制造業產能過剩,只能通過定制化的方式來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將原來大批量的制造升級為小批量定制化的生產模式。
而明匠現在做的,就是傳統制造行業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我們在全國28個省布有產業園,也承擔了幾項國家的標準。去年含稅集團銷售收入12億,明匠智能是集團的一家企業,黃河旋風(14.730, -0.49, -3.22%)第二大股東。目前制造業面臨的問題這些是產品生命周期比較短,產品更新換代比較快,企業要投入固化產線投資壓力會比較大,同時要滿足市場不斷需求。所以智能制造解決這個問題,讓產業線變得更人性,人工成本比較高,把智能制造費用降下來。
有很多同事說,智能制造國家說在推,企業沒有這個需求,并不是這樣的。企業本身的訴求還是比較多的,最直接的訴求是你智能制造方案是否直接把人工省掉、效率提高、質量提高,這個方案拿出來的單位并不多,應用的方案關鍵要懂工藝。
目前,我們為客戶提供在智能設計、智能產業、智能車間、智能工廠這塊,隨著所有的工廠組網之后,設備、物料、人員、倉庫都是網絡節點,初步算了一下,如果把所有的工廠生產要素都組網的話,大概有一千億的網絡節點,現在IPV4的方案肯定不行的,要升級到IPV6。產業園區上下游可以做,第一步解決車間內的裝備要上來,數字化裝備和網絡化裝備。我們叫基礎設施。
第二,園區。
最后,實現我們客戶生產出面對市場終端的產品都可以泛在接入網絡。我們的制造企業直接通過云平臺讀取銷售出去每一個產品,客戶在使用過程中的情況可以做預測、維護,把一個簡單的銷售產品變成一種服務。
制造企業原來不知道市場需要什么,通過內部網絡和外部網絡打通之后市場的需求我們企業就知道了。原來只是出售個產品,現在提供全產品生命周期的服務。
共有云平臺,有場內、場外的,公共工業云平臺是專用的工業云平臺,有專業網、智能化產線、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轉型。目前正在做內網,工廠云平臺,這是很多制造企業都需要的解決方案,必須要懂工藝。
我們把工廠級的軟件都放在工業云平臺,也可以放到工業園區的共有云平臺上。有一個核心的工廠操作系統可以非常簡便的把裝備物料都找到,用下來成本很低,主要放優化和處理,不需要放在服務器。
我們跟工業信息部一起做網關規范,再兩年驗證做成國標。
現在看到的圖,我們做內部網絡時需要一系列嵌入式裝備,有一些機器控制器,比如說很多系統組網挺困難,如果統一他們的協議組網很簡單,類似于工廠級的IOS,有一個工廠級的操作系統,這些算法都可以固化在云端的。
目前共有云跟阿里、百度、華為都有合作。阿里、百度、華為在全國布局了40多點,但是工業這塊數據目前拿的還是我們比較多。由于時間關系不展開講了。
目前工業數據的應用有幾點:設備故障、診斷、預測性維護。
正常的軸承曲線,內環故障軸承曲線和外環故障軸承曲線,雖然床還在動但是已經出現問題,我們加工的工件也會出現不穩定性,通過數據判斷生產過程是否穩定。以毫秒的速度嵌入我們服務器里面形成決策反供裝備,報告發到上一層的云端。
生產訂單預測、成本監控、虛擬仿真、產品可靠性、能耗污染監控等、制程數據監控。做完整場的改造之后,從物流端開始,制造加工、測試測量、入庫出庫,改造完后收益挺可觀的,目前來說能夠做改造的制造業企業,能解決方案從物流開始到成品交付不多。同時把這些通過總線串起來更少,但是客戶的收益是客觀存在的。
現在看到的是家電行業、汽車行業、家居行業。原來說家具場很傳統,現在人很少,做分解,每塊都有二維碼,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這塊板過去之后掃描放到哪個書架庫,有追溯的,這是全定制化。
定制叉車,大量的工業品也開始走工業化道路,可以定叉車、載荷都可以定。智能制造解決了生產的問題,用數據啟動裝備,通過網線、光纖傳出去才能實現用數據柔性控制裝備。
輸配電,配電柜、高壓柜、中壓柜也是柔性的,定的不同。還有軌道交通、冶金等。
產業基金,如果投資5000平方的工廠,數字化裝備改造、網絡化改造、路由全部改造完之后,5000平的工廠3個T是數據中心,這種投資很大,裝備改造、網絡化改造投資很大,怎么辦?PPP(音)的方式來做,整個數字化車間、軟件、網絡、裝備整套解決方案結合行業特點、工藝特點給客戶,特別是新工廠不用掏錢,基金支付費用,根本每個產品的下線、入庫或者銷售來分享。
智能化改造省了30%、40%的制造費用。時間很長,八年、七年十年都可以。制造業就是中國比較大,歐洲沒有這么大的制造業,技術風險,CPS的方式做柔性制造風險很大。企業說我想投但是人找不到,產品不斷迭代,拿錢投剛投完就過了,壓力很大,不想投固定資產,基金來投我們來負責設備的運營,只要每個產品下來之后談好分成的比例,結合技術、結合金融方案客戶感受確實非常好。目前全國的商業模式就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