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入世15年后,中國并未完全獲得彼時議定書已約定好的權益。12月12日晚間,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下稱發言人)就中國在世貿組織起訴美國、歐盟反傾銷“替代國”做法發...
入世15年后,中國并未完全獲得彼時議定書已約定好的權益。12月12日晚間,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下稱發言人)就中國在世貿組織起訴美國、歐盟反傾銷“替代國”做法發表談話稱,2016年12月12日,中國就美國、歐盟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先后提出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正式啟動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
中國入世議定書簽訂時,其中第15條允許其他國家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做法,但議定書明確要求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5年后,即2016年12月11日終止這一做法。
然而近期以來,美國、歐盟、日本先后表態不承認中國 “市場經濟地位”,企圖借此延續“替代國”做法。
發言人表示,立即停止“替代國”做法,是所有世貿成員必須履行的國際義務。中方此前已在多雙邊場合與相關世貿組織成員認真溝通,敦促其善意履行義務,按期終止反傾銷“替代國”做法。
“但令人遺憾的是,美國、歐盟迄今沒有履行義務。美國、歐盟都是對中國采取反傾銷措施最多的世貿組織成員之一,調查機關使用‘替代國’做法導致人為提高中國企業的反傾銷稅率,對中國相關行業出口和就業造成了嚴重影響。”發言人表示。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美國、歐盟是對華反傾銷最積極的經濟體,在選擇“替代國”時“就高不就低”的行為顯然有違公平,如今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實際上是想無限期延長這種不公平行為,這無異于為中國出口企業判處反傾銷意義上的“無期徒刑”。
而這正是中國要反擊起訴美歐的最重要原因。世貿訴訟是世貿成員以規則為基礎,解決貿易糾紛的通常做法。據白明介紹,世貿規則下,任何一項協議達成后是有專門的委員會來保障規則執行的,如果某一方面利益受到損害,可以提起上訴,世貿組織會組織專家工作組在一個類似于仲裁委員會的機構下解決爭端。
“仲裁機構將從專業領域來分析爭端的來龍去脈,這種仲裁的機制并不像法院,倒有些像村里吵架找村長評理,最后表態某方有義務按照評出的理來辦。”
那么裁決結果是否有強制力?白明表示,總體上各國是尊重裁決結果的,世貿組織的權威性能保證其執行力和約束力,而且如果違背裁決結果,也會有一些制裁機制,其他國家發起制裁也就合理合法。
中國的勝訴幾率如何?白明判斷,中國有可能勝訴,近些年來在世貿組織框架下,中國應對反傾銷的勝訴案例正在增多。比如今年美國對華13項反傾銷措施,中國打包將美國起訴至世貿組織,最后專家組審查報告支持中國主要訴訟請求,裁定美國13項反傾銷措施違反世貿規則。“去年是打包提交了14項措施,除了輪胎特保案之外,其他13個都判中國勝。”
日本并未出現在中國發起起訴的名單中,白明認為日本的表態只是趨附美歐的行為,其本身對中國發起的反傾銷案并不多,這一方面是日本市場有限,其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并不多,不少勞動密集型產品日本也選擇從周邊其他國家進口;另一方面日本本身的市場保護也很強,尤其在農產品等市場,開放程度很低。
如今,市場經濟地位爭議的核心是以“替代國”發起的反傾銷措施,以及其背后的日益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而中國則是最大的受害國,中國已連續19年成為世界上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
白明表示,打著“市場經濟地位”的旗號,其用意是逃避履約責任,這缺乏起碼的契約精神。
“市場經濟地位是個說辭,俄羅斯入世就直接被授予市場經濟地位,但由于俄羅斯在國際市場所占的份額和地位并不會影響歐美的利益;但中國是第一大貿易國,就遭遇這一問題,這一借口的背后實際只是各國自身經濟利益的單方面考量。”
白明介紹,現在已有80多個國家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但是,后者并無統一的標準,歐美責難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其初衷只是自利的貿易保護。
發言人強調,中方提起世貿訴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和國際貿易規則的嚴肅性,合情、合理、合法。中方再次敦促尚未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按期終止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的世貿組織成員,盡快履行義務。同時,中方保留在世貿組織規則項下的權利,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