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的“泉州特色”
筆者從市經委了解到,福建省產業調整和振興2010年重點項目計劃(泉州市部分)中,僅裝備制造業項目就有近20個,占總數的近1/3。正是一批“泉州制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裝備制造業“海西板塊”的形成。
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在裝備制造領域,泉州已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富有競爭力的重點行業,主要有:以路面機械、裝載挖掘機械為主的工程機械制造業;以砌塊機械、石材機械和金剛石工具、陶瓷機械、紡織機械、制鞋機械為主的專用設備制造業;以模具、軸承生產為主的通用設備制造業。
“泉州制造”的裝備產品在國內市場上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部分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砌塊機械產量占全國產量的近70%;石材機械和金剛石工具產量約占全國的1/3;針織大圓機、平網印花機、電腦繡花機在國內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
在南安裝備制造業協會會長周泗進看來,立式、臥式加工中心、大型數控立式車床、龍門磨床、龍門鏜銑床、龍門五軸加工中心、重型數控軋輥磨床等細分產品領域,“泉州制造”在浙江、福建等地市場占據絕對優勢。
一批具有支撐和帶動作用的骨干企業,開始在國內外市場大放異彩。達宇公司的全自動精密型數控軋輥磨床,不僅是國內最高水平的機床品種之一,而且打破了國外高端軋輥磨床領域的技術與專利壟斷,為我國在高檔機床制造方面搶占了一席之地。南美公司自主研制的九軸轉盤立臥式鉆鉸攻絲復合機,偉峰公司的高剛性精密數控龍門鏜銑床,這些產品的技術水平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生產拉鏈模的潯興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在國內首屈一指,福建敏捷機械公司則是國內最大的球磨機生產企業,南方路面機械公司在我省路面機械行業排名第一。
用新產品敲開市場大門
經歷二十多年的發展,泉州市裝備制造業已有一定產業基礎,尤其是個性化產品扮演“稱王”細分市場的角色。能夠在前不久當選行業協會的創會會長,業界普遍認為周泗進最具說服力的是手中有數控立式車床這張“王牌”。“國內只有三家企業能生產,另外兩家還是國有重點企業。”周泗進告訴筆者,所謂的王牌,就是加工直徑達到6.3米的數控立式車床。
在專注紡織印染機械的佶龍機械,董事長陳聯社最為津津樂道的,則是辦公樓掛著的那塊“中國紡織機械十大公關項目”牌匾,頭頂光環的正是陳聯社帶頭自主研發的特里科高速經編機。
“除了服裝機械中的特里科高速經編機外,還有鞋材方面的拉雪爾雙針床經編機,我們是這兩種機械全省惟一的生產企業。”讓陳聯社更值得一提的還有占據國內六成市場的圓網印花機,“一分鐘印60米布,而價格只是國外同類產品的六成。”
當初能夠一舉擊敗上海、臺灣的兩家大企業,競得一個香港客戶手中13條船的甲板機械工程,佰源機械靠的就是在甲板機械、棲裝件方面形成的優勢。該企業自主研發的82.8噸快速拖網絞車,破解了捕魚業普遍碰到的收網速度難題,實現每分鐘收網速度的翻番。說起這個“收網王”的誕生,佰源集團董事長助理劉偉彬的言談中彰顯閩南人“愛拼敢贏”的精神特質。當初獲取香港客戶的需求信息時,佰源集團就大膽地邀請客商來泉考察,并以比歐洲廠家低40%、比臺灣廠家低20%的報價打動客戶,拿到訂單。從接單到設計草圖,佰源人加班加點做到如期交貨。
“借外腦”降低研發成本
“去年全國銷售2萬臺圓盤針織機,以泉州為主的閩南地區就占1.2萬臺。”身兼多個“國字號”紡織印染機械行業協會相關職務的陳聯社,對紡織印染機械行業現狀頗為熟悉。泉州裝備制造業能在多個細分領域中勝人一籌,陳聯社把原因歸結為泉州企業善于走一條從引進、到消化、再到創新的技術研發之路。
筆者走訪中,企業普遍反映裝備制造業的研發和投入成本高,而借助外腦,往往能降低民營企業的研發成本。“可以說我們沒有一個研發人員。”連續研制出多款行業領先的機床,周泗進有自己的盤算:公司養一支20人的研發團隊,每年工資就要支付200萬元,而將技術攻關項目委托給國內一流的科研院校,每年只要六七十萬元。
善用外腦,成為泉州裝備制造業的共識,福建敏捷機械的董事長蔡聰敏也有同樣的看法。該企業與華僑大學的專家聯手研制出的石材圓柱切割機,能夠一次性切割10米高的圓柱,憑借這一創舉,企業獲得分量極重的省級發明大獎,“企業的專職研發團隊提出項目立項,碰到技術難題,再向戰略協作科研院校‘求助’,這種合作方式給企業省下不少錢”。
如今,陳聯社的名片上多了一個頭銜——泉州市紡織機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他告訴筆者,接下來戰略聯盟將在聘請專家、申請專利等諸多方面為行業出力。
產業鏈合作嘗試新商機
當中國經濟進入集約化發展階段以后,就需要企業走縱向或者垂直聯合、兼并的發展道路。在佰源集團,這種縱向聯合、兼并已初顯端倪。
今年從一家子公司的總經理轉崗集團董事長助理,劉偉彬身份的轉變,就是企業戰略發展的需要。“要負責一些戰略投資項目。”劉偉彬介紹稱,企業堅持甲板機械和紡織機械“兩條腿”走路,嘗試一些產業縱向拓展。其出示的一份時間為7月10日的項目籌備會議備忘錄顯示,該企業正在與本地一家大型紡織企業進行上下游合作:雙方共同注資成立新公司,新公司向佰源購進150臺大圓機,而合作方確保消化新公司的七成產能。“既批量采購我們的產品,又能從新公司中分紅。”顯然,劉偉彬對此次戰略合作甚為滿意。其實,此前他已經成功操盤了與山東一家大型紡織企業的戰略合作,以設備投入換取進入山東市場的機會。
同樣,借助讓客戶免費使用產品的方式,福建成功機床一次次成功地敲開了客戶的大門。“公司只有我一個業務員,營銷就靠這部手機。”成功機床董事長周泗進告訴筆者,其實自己身邊有一個龐大的業務員隊伍,那就是把客戶發展成自己的業務員。最近,一個山西新客戶經人介紹要找周泗進訂購三臺數控立式車床,可讓人頗為費解的是他“勸告”新客戶暫且先買一臺。“就是要讓他用的踏實,再來訂貨,完全有可能成為新的業務員。”
向上下游拓展,也讓群峰智能機械嘗到甜頭,找到新的增長點。“我們還有一家貿易公司,每年利潤相當可觀。”該集團總經理詹弘哲透露,在南美洲不少國家普遍物資匱乏,“交鑰匙工程”頗受歡迎。其介紹,所謂“交鑰匙工程”,就是搞整體工程,不僅給客戶提供成套設備,包括廠房建設的鋼結構等配套工程全部拿下,無形之中利潤多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