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經過一個月的邀請測試,微信朋友圈廣告自主投放端從2月23日起正式面向全部市場開放。(下文將展示該機制具體使用規則)朋友圈廣告的開放實際上符合一個公認的廣告發展趨勢:內容即廣告,廣告...
經過一個月的邀請測試,微信朋友圈廣告自主投放端從2月23日起正式面向全部市場開放。(下文將展示該機制具體使用規則)朋友圈廣告的開放實際上符合一個公認的廣告發展趨勢:內容即廣告,廣告即內容。社交類產品的原生廣告都類似朋友圈廣告,將原生廣告內容變成類似朋友的原創內容形式在特定用戶的朋友圈feed流中進行展示。
微軟Bing廣告組的項目總經理曾撰文分析社交類廣告,他認為在數字廣告時代,通過“本地廣告”同時滿足客戶和用戶對于廣告的需求是廣告服務中最關鍵的。而所謂“本地廣告”,在他看來,則是符合網站/app需求和用戶生成內容風格的廣告。
以具體的網站進行解釋,比如谷歌的廣告,用戶看到的廣告是基于搜索產生的,所以這類廣告既是商業廣告,又是用戶的搜索結果,雙方都滿意;Facebook的廣告,也是基于用戶的愛好推送游戲、電影等;Instagram/Imgur的廣告就是照片,跟普通用戶發的照片長得差不多。依照此標準,朋友圈廣告最好的體驗就是廣告內容與用戶的朋友們發布的新鮮事內容相似。
其實,微信用戶入職場后,本身就加入了大量的工作關系,自身可能是自家公司廣告的發布者、職場關系的廣告閱讀者。因此朋友圈廣告常態化可以滿足職場人對于本公司信息在朋友圈曝光的需求。
之前的朋友圈廣告一直被認為是神圣高不可攀的,微信對于廣告主的品牌屬性和服務費用都有極高的要求。同時對于微信朋友圈用戶來講,能夠收到某些所謂“高大上”的品牌廣告推送,會有產生某種身份認可,比如“高端”、“有品位”等。因此朋友圈用戶對于這類廣告不但沒有反感,更會積極參與互動,與可以收到一樣廣告推送的“同類”人群互動。
微信朋友圈廣告自助投放上線后,會有更多的小型企業加入廣告投放,廣告令朋友圈用戶產生的“優越感”可能不再。而且隨著廣告數量、頻次的提高,用戶對于朋友圈廣告的新鮮感會下降,如果沒有足夠精致的廣告內容,很容易影響用戶體驗。不知以用戶體驗為上的張小龍會對此如何應對。
不過,不管用戶喜歡與否,朋友圈廣告都是順應了社交產品原生廣告的發展趨勢。
在下文中將介紹到,微信朋友圈的圖文廣告的每千次曝光費用介于50元-100元之間。對比同為社交應用的Instagram,其feed流廣告的每千次曝光費用為50美元(約為325元人民幣),顯然朋友圈廣告的廣告費不算貴。
一些華爾街分析師認為,Instagram 2016年的廣告收入將在10到20億美元之間。另據eMarketer 預測,Instagram 2017年的廣告收入將在28億美元,同時全球社交網絡上的廣告收入將在 2017年 達 360 億美元,占到整個數字廣告份額的 16%。
以調查數據來看,社交產品的數字廣告收入與收入占比都在提高。


目前,朋友圈廣告自助投放端長這樣:

目前朋友圈廣告已開放14個一級行業類目,這14個一級行業包括:服飾類、日化類、網絡服務類、個人用品類、零售&服務類娛樂及休閑類、教育出國類、家居裝飾類、食品飲料類、交通類、IT產品類、消費類電子來、金融服務類、運營商類、房地產類。
購買方式
朋友圈廣告支持排期購買和競價購買兩種購買方式,按照曝光次數進行收費。曝光單價以及服務標準如下:
排期購買
適合需要在某個重點推廣期,針對目標用戶進行集中曝光的廣告主。支持提前5至28個工作日預定投放排期,并在12小時至3個自然日內集中向目標用戶完成預定的廣告曝光量。

適合需要靈活設置投放時間,并預留空間不斷優化廣告投放內容的廣告主。確定投放人群及日預算后,支持自由設置出價,通過實時競拍的方式與其他廣告主爭取廣告曝光。當前核心城市、重點城市尚不支持競價購買,只支持“普通城市”投放,最低出價為30元/千次曝光。
服務標準
基于不同的廣告投入預算費用,微信提供不同標準的服務,目前服務級別共分為三個檔:普通客戶、高級客戶、VIP客戶,其中“普通客戶”此前的單次投放預算最低為20萬元,先微信廣告官方將投放門檻降低至5萬元。

投放流程
當用戶選擇在微信上進行朋友圈廣告自助投放后,需要5個流程:開戶、創建廣告、方案審核、廣告上線、效果跟蹤。
客戶可以在廣告投放端選擇廣告目標人群標簽,包括地域、年齡、性別、興趣等。朋友圈廣告系統將根據客戶的設置定向分發廣告。一個流程下來,一條朋友圈廣告可在申請投放的3到15個工作日后上線。
同時,廣告上線后,客戶在廣告投放結束的3個工作日內,在線查看結案報告。客戶可獲悉數據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