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河南力量新材料集團合成車間柘城縣惠豐鉆石科技有限公司微粉分選車間近年來,柘城縣依托傳統的金剛石微粉生產優勢,大力扶持培育金剛石超硬材料產業集群,使柘城縣產業集聚區得以快速發展,使之...

河南力量新材料集團合成車間

近年來,柘城縣依托傳統的金剛石微粉生產優勢,大力扶持培育金剛石超硬材料產業集群,使柘城縣產業集聚區得以快速發展,使之成為了全國金剛石超硬材料產業集群度最高、產業鏈條最完善的加工基地。
目前,柘城縣產業集聚區已擁有金剛石微粉及制品企業59家,金剛石年產量達15億克拉,微粉47億克拉,金剛石制品1000余萬件。其中金剛石微粉的產量和出口量分別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70%和50%,金剛石制品達到7大類140多個品種。2013年金剛石超硬材料產業營業收入達到65億元,2014年1月至9月實現營業收入60億元。
“河南省十快產業集聚區”、“河南省十先進產業集聚區”、“河南省最具產業競爭力集聚區”等一系列榮譽紛至沓來。2013年9月,集聚區被科技部認定為“商丘國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如今,柘城“中國金剛石微粉之鄉”這張名片越來越響。
規劃引領保障基礎內力
規劃是產業發展的基礎,規劃準,發展的路子就會走順暢。
柘城縣產業集聚區積極引智借力,通過舉辦金剛石超硬材料產業發展研討會,邀請清華大學、鄭州大學、鄭州“三磨”所、河南工業大學等院所專家學者參加發展規劃方案討論、論證,精心編制了《柘城縣金剛石超硬材料產業發展規劃》,制訂了產業鏈建設方案,確立了以金剛石超硬材料產業為主導集聚發展的路子。
路子選定以后,他們高標準規劃建設了金剛石超硬材料產業園區。在培育壯大河南力量新材料有限公司、柘城惠豐鉆石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萬克鉆石工具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的基礎上,引進外地先進的金剛石制品企業入駐,引導縣域內的金剛石企業入園發展,共享公共設施和服務,實現企業集中發展。
積極組建了金剛石超硬材料產業協會,加強企業之間以及與國內外同行業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同時,組織參加國內外舉辦的產品推介會、展銷會活動,促進了柘城縣金剛石企業與外界的信息資源共享和經濟技術交流合作。
龍頭帶動壯大集群合力
集聚區通過不斷實施產業升級、技術創新,培育了力量新材料、惠豐鉆石科技等一批具有知名品牌、規模效應的龍頭企業。
圍繞龍頭企業,集聚區積極延鏈、補鏈,推進產業鏈向上下游的碳棒生產、人造金剛石、鉆石飾品發展。經過5年的發展,集聚區現已形成了“原輔材料—金剛石單晶—金剛石微粉—金剛石制品”非常完善的產業鏈,實現了金剛石制品從無到有,由中低端磨料磨具向汽車缸體研磨、高鐵軌道研磨、航空航天材料、石油鉆頭等高端產品發展,實現了產品的系列化、標準化生產,部分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
同時,瞄準產業鏈薄弱環節和重要節點,集聚區補充配套企業,提高產業集群水平。新引進的鑫源鉆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金剛石超硬材料制品的企業,生產的藍寶石研磨盤等居國內先進水平;力量新材料公司的大顆粒功能性金剛石單晶生產項目,是國內熟練掌握粗顆粒大單晶生產技術的企業之一;萬克鉆石工具集團通過新上金剛石微粉分選生產設備,大大提升了柘城縣金剛石微粉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
壯大龍頭企業、做強產業鏈條、大力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產業結構得以進一步優化,產業集群得以更加壯大。
創新升級提供不竭動力
創新是世界發展的主旋律,唯有不懈創新,才能保證企業處于不敗之地,對于集聚區來說,“創新”二字同樣適用。柘城縣產業集聚區把創新當做永不松懈的課題來抓。
他們積極鼓勵技術創新。設立了2000萬元的科技創新基金,重點支持企業引進新技術、加強科技研發、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目前,產業集聚區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83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
加強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集聚區與河南工業大學、鄭州“三磨”所等1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與鄭州“三磨”所簽訂了《金剛石產業委托招商引資協議》和《金剛石產業技術合作與人才培養協議》。目前,集聚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0家,已建成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省級工程實驗室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微納米金剛石粉體材料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研發基地各1處。具備了集新產品研發、專利成果轉化、金剛石微粉及制品檢驗檢測于一體的能力。
集聚區十分注重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訓。他們以政府為主導,與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引進了一批專業性強的高技術人才,同時,開辦金剛石微粉及其制品加工技術專業培訓班,加強技術員工在職培訓,為產業發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
創新,為集聚區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未來,我們將繼續做大做強金剛石超硬材料產業,擴大柘城金剛石超硬材料產業在全國的影響力,做響柘城國家級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這塊‘金’字招牌。”柘城縣委書記、縣長梁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