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據工信部電子司數據,上游材料方面,截至2014年6月底,在產多晶硅企業由去年初7家增至16家;多晶硅產量6.2萬噸,同比增長100%;進口多晶硅4.59萬噸,同比增長17%,進口...
根據工信部電子司數據,上游材料方面,截至2014年6月底,在產多晶硅企業由去年初7家增至16家;多晶硅產量6.2萬噸,同比增長100%;進口多晶硅4.59萬噸,同比增長17%,進口額10億美元,同比增長38.8%.價格方面,上半年多晶硅均價同比上漲29.3%,相比去年同期的18美元/噸,今年多晶硅進口均價約21美元/噸,主要進口國集中在德國、韓國、美國以及中國臺灣地區。德國進口量約14991噸,同比增長22%,韓國進口量13775噸,同比增長51%,美國進口量10030噸,受雙反影響同比下降19.6%.臺灣進口量4755噸,同比增長72.4%.
企業方面,以保利協鑫、大全新能源、特變電工、賽維等為主的多晶硅制造商使國內多晶硅生產銷售越來越集中,其中尤以保利協鑫狀態突出,在此形勢下,2014年保利協鑫上半年銷售收入172.2億港元,毛利潤達到36.8億港幣,比上年同期增長超過400%.
據保利協鑫執行總裁舒樺介紹,從多晶硅制造環節,保利協鑫在西門子法的工藝技術成本方面已經降到14美元以下,10月份即將產品下線FB2的顆粒硅,成本會在8美元以下,這樣一個硅成本的快速下降。
他說:"再加上在漲晶技術和硅片切割技術方面提升,又會為下游電池制造工藝提供效率貢獻和成本貢獻,這個將會為我們整個全球商業化的擴大。"
硅片產量18GW,臺灣成最大出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