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制造追趕中國
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正遭受美洲國家的沖擊。GDP總量與中國相差近7倍的墨西哥,在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升高之時,其生產的工業制品越來越廣泛地遍布美國市場,成為中國出口產品的強勁競爭對手。
美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在近兩年半的時間內,墨西哥制造產品在美國市場占有率增加2.3個百分點,中國制造則下降1.9個百分點。2012年1~7月間,中國制造在美國進口產品中,仍占據26.6%的市場份額位居榜首,緊隨其后的墨西哥制造占14.3%,加拿大退居第三,占10%的市場份額。在此次進行統計的產品中,墨西哥在汽車及零部件生產、計算機及數據處理設備、醫療器材及攝影儀器方面占據領先地位。
墨西哥制造業逆襲,源于近幾年中國的經濟活力不如先前,而墨西哥經濟則在逐漸恢復。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中墨研究中心負責人恩里克 杜塞爾認為,美國進口市場份額的變化主要是由以下兩點原因造成:首先,中國的重點在國內市場,而不是極力將“中國制造”集中于出口增長;其次,全球汽車生產鏈復蘇,墨西哥作為重要的機動車生產國,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憑借著1994年與美國、加拿大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墨西哥擁有對美出口的巨大優勢。在長達3200公里的墨美邊境線上,鐵路、公路線繁多,物流成本較低,吸引了那些主打美國市場的跨國公司逐個遷往墨西哥。
除了依靠傳統的北美市場以外,墨西哥制造也逐步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相比之前與中國合作較多的巴西則在大宗商品出口方面放慢速度。這個在近十幾年間超越墨西哥的南美國家,正由于匯率波動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經濟趨于疲弱。反而墨西哥的競爭力近年卻逐步提升。將于今年年底就任的新總統培尼亞 涅托曾許諾,新政府將在巴西逐漸降低對中國市場的投入時,加強對中國市場的占有率。
外國證券投資者在今年伊始也逐步減少對巴西的關注,轉而增加對墨西哥的投入力度。
根據墨西哥和巴西兩國央行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7月份,巴西圣保羅證券交易所外商凈投資29億美元,墨西哥為34億美元,一年之前的數據則分別為71億美元和62億美元。
墨西哥工業產品在美國市場與中國廉價商品競爭,積累了足夠對抗中國制造產品的經驗,除了靠近美國的地緣優勢,墨西哥在增加高附加值的日益專業化的行業方面投入力度較大,如汽車和電信設備行業,對中國的工業品出口構成了一定威脅。
然而,墨西哥經濟結構成為其制造業進一步發展的短板。由于過度依賴美國和僑匯收入,墨西哥對美國經濟的變動非常敏感,正所謂“美國一打噴嚏,墨西哥就感冒”。美國的經濟復蘇程度直接決定墨西哥未來的經濟走勢。同時,參差不齊的企業水平、僵化的勞動力市場以及非關稅壁壘等均限制了墨西哥經濟發展。
此外,6年來卡爾德龍政府治下的治安問題也直接影響墨西哥的國家形象和經濟發展。自2006年底卡爾德龍正式對墨西哥販毒集團宣戰以來,共超過5.5萬墨西哥人死于暴力犯罪。
據墨央行調查顯示,治安問題直接增加了墨西哥企業的經營成本,削弱企業競爭力,減少就業機會,成為其經濟增長的最大障礙。
不安定的社會環境也令外國投資者信心不穩。很多投資者寄希望在新任總統尼亞 涅托身上,他在當選后已表示采取新公共安全戰略,恢復民眾對社會治安的信心。
在推動勞工法案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能源、社會和財政改革也是新政府的承諾。涅托表示,新政府在未來6年內將致力于經濟增長、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擴大私人銀行的信貸規模,加強發展銀行和教育業,從而推動經濟增長。
從短期來看,改革無疑為墨西哥經濟發展帶來更多吸引力,并提高該國制造的競爭力,但具體成效仍有待觀察。而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雖然有所削弱,但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與產業鏈,還有巨大的國內市場和發展潛力支撐,這些是他國在短期內難以趕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