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境內豐富的石類資源與面向東南亞的區位優勢,云南通過“五個一”工程大力發展以寶玉石產業、觀賞石產業和建材石產業為支柱的石產業。2011年,云南石產業產值達400億元。2015年,云南石產業有望突破千億元,成為云南又一支柱性產業。業內人士認為,云南石產業發展態勢喜人,同時,加工業相對滯后、資源不清、產業鏈不完整等問題也亟待解決。
資源豐富區位獨特 產業發展優勢明顯
云南地處橫斷山區,復雜的地質條件造就了境內豐富的石類資源,也為石產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云南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云南省石產業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李連舉認為,云南石產業的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是資源豐富。李連舉介紹,云南省是我國寶玉石種類最多的省份,已發現寶石和玉石各23種,種類位列全國第一。此外,云南寶玉石儲量也相當大,目前已經發現的哀牢山成礦帶、高黎貢山成礦帶、廣南—麻栗坡—馬關地帶、瑞麗—盈江地帶4個寶玉石資源富集帶,擁有400多個礦床。
復雜的地質條件與獨特的地貌同樣也為觀賞石的形成創造了條件,地質部門勘查發現,云南六大水系中蘊含著大量圖案美麗、造型奇特的觀賞石。此外,作為大理石的發祥地,云南的石材資源也十分豐富,大理石、木紋石、火山石、花崗石等頗受建材市場歡迎的石材資源,廣布境內16個州市,儲量巨大。
二是區位獨特。云南與緬甸、老撾、越南山水相連,與泰國、斯里蘭卡距離較近,是我國面向東南亞、南亞的“橋頭堡”,而東南亞、南亞則是世界玉石的主要產區。其中,緬甸是世界上翡翠的唯一產地、紅藍寶石久負盛名,泰國是世界彩色寶石的集散地,斯里蘭卡的藍寶石則享譽全球。“云南珠寶玉石產業的發達,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獨特的區位優勢,即靠近世界寶玉石主要產地。”李連舉說。
三是市場繁榮。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全國玉石銷售額達500億元,云南玉石銷售達303億元,成為我國最大的珠寶玉石銷售市場。僅昆明就擁有八大片珠寶賣場,2萬余家珠寶店。目前,云南省已經初步形成一個中心、三條“淘寶”銷售熱線,三大特色市場的珠寶玉石銷售賣場。
此外,2010年緬甸首都由仰光遷往內比都,翡翠原石公盤也隨之遷往內比都。以往由仰光走水路運往廣東地區的翡翠原料,開始走陸路直接進入云南。隨著毛料渠道的改變,廣東翡翠加工業受到影響,云南則抓住機遇,在運輸成本低、市場發育成熟、文化氛圍明顯的優勢上,出臺優惠政策吸引玉石加工商進駐云南,打通原料采購、生產加工、產品銷售鏈條,提升以翡翠為主的玉石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四是文化悠久。云南石文化歷史悠久,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猿人遺址出土的石器是我國最古老的舊石器,孕育了著名的古滇國文化。以翡翠為代表的云南玉文化響亮全球華人圈及大中華區域,云南人發現翡翠、加工翡翠、從事翡翠貿易,通過翡翠這一實物載體將云南邊疆文化,乃至東南亞文化源源不斷地傳遞到中原地區,并傳播至國際。“在云南買珠寶買的的是文化,在外省買珠寶買的是商品”已成為許多消費者的共識。
五是質量可靠。云南質監等檢測機構通過多年的技術加強,檢測力量居全國前列。目前云南珠寶市場標價超過3000元以上的珠寶玉石飾品基本都有檢測證書,讓國內外消費者買得放心。
優化布局深挖潛力 “五個一”助推產業升級
如何將已有的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自2010年以來,云南開始實施“五個一”工程助推石產業升級,即建立一個機構、制定一部規劃、出臺一個意見、搭建一個平臺、依托一批中介。具體內容包括:建立云南省石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制定《云南省石產業發展規劃》;出臺《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云南石產業發展的意見》;辦好中國昆明泛亞石博覽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聯系政府與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
其中,2011年1月31日正式頒布實施的《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云南石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云南省財政每年安排一定數額的預算內專項資金,通過補助、貼息、獎勵等方式,重點支持市場和加工園區建設,支持新技術在加工領域的運用。在人才培養方面加快加工、設計、工藝、美術等方面各層次人才培養,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增設與石材產業相關專業,擴大招生規模。同時將石類資源勘查納入云南省三年找礦行動計劃,力爭通過三年時間,把省內花崗石、大理石、板石、砂石四大類飾面石材的資源儲量基本摸清。
隨著“五個一”工程的順利推進,石產業作為云南的又一特色產業迅速崛起。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云南石產業總產值約為400億元,從業人數超過100萬。其中珠寶玉石業的銷售收入約為300億元,建材石產業銷售收入約為80億元,觀賞石產業約為20億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7月中旬剛剛落幕的2012中國昆明泛亞石博覽會,以逾4億元的交易額再次刷新石博會交易紀錄。連續舉辦六年的石博會,已經從最初的小規模觀賞石展會發展成亞洲頗具影響力的石類產品專業展會,并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風向標”。
依據云南石產業發展規劃,到2015年云南石產業總產值將達到970億元,年均增長27%,從業人員130萬左右。到2020年,云南石產業規模和水平將顯著提升,產業鏈延伸,輻射能力將大幅增強,最終將建成面向全國及東南亞、南亞的石產業基地。
“從目前石產業的發展態勢來看,到2015年云南石產業總產值應該會突破千億元,石產業的發展將超出規劃目標。”李連舉說,當前云南珠寶玉石產業的盤子越做越大,珠寶玉石市場、品牌、展會建設成熟,“玉出云南”品牌效應凸顯;各州市都在打造奇石城,觀賞石交易已成氣候;成本低、材質好的云南建材石也正逐步被市場認知。云南石產業的發展擁有巨大空間。
資源不清加工滯后 產業鏈有待完善
雖然云南石產業發展態勢喜人,但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已成氣候的珠寶玉石產業,還是起步較晚的觀賞石產業與建材石產業,都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一是珠寶玉石行業加工相對滯后,中介組織散亂未形成合力。雖然緬甸翡翠毛料渠道發生重大變化,翡翠加工格局有所變化,但是云南玉石加工業依然相對滯后,玉石雕刻、寶石切磨、貴金屬鑲嵌等加工工藝與廣東地區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外,隨著石產業的發展,云南省的石產業促進會、珠寶協會、珠寶文化促進會、觀賞石協會、石材商會、黃龍玉協會,及地州各級珠寶協會等一大批中介組織應運而生,這些協會在推動和促進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為,但也存在一些“一個中介一臺戲”的情況,中介組織眾多、較為散亂、沒有形成合力。
二是觀賞石市場開發力度不夠,檔次有待提升。李連舉說,云南許多地區都擁有豐富的奇石資源,部分地區甚至以奇石為賣點做大旅游業。然而,這些地區觀賞石的交易市場規模卻不大,專業的觀賞石展覽也尚未建立,未形成產業規模。此外,云南觀賞石總體檔次不夠高,更多還停留在天然價值層面,缺乏文化價值深層開發。
三是建材石資源不清,產業鏈不完整制約發展。“去年投資3千萬元對石材資源進行勘查,今年又投入260萬對寶玉石資源開展調查。”李連舉介紹,云南正對境內石類資源進行勘測調查,希望在摸清“家底”后合理開發利用。
石材產業缺乏完整產業鏈,也嚴重制約了云南建筑石材產業的發展。“清洗石材表面用的防水膠、切割用的石材機械等配套產業在云南都很缺,本地企業生產的初級產品,如需進一步加工還要從外地購買相關材料。”昆明一家石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云南建材石加工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也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