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作為鋼鐵生產的重要原料,鐵礦石供應充足與否、價格高低對鋼鐵工業運營有著重大影響。值得關注的是,在目前我國進口的鐵礦石中,質量不合格的產品越來越多,這不光給我國鋼鐵企業造成了經濟損失,還將對鋼鐵生產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據江陰檢驗檢疫局統計,2010年1月~2月,江陰口岸進口鐵礦39批、84.64萬噸,貨值8260萬美元。經該局檢驗,發現存在品質缺陷的有26批、59.97萬噸,涉及貨值6047萬美元,重量占比達到七成,集中表現為鐵含量低于合同規定值或裝運港檢驗報告。因此,加強質量監管對保障鐵礦石安全供應意義重大,很有必要。
從檢驗檢疫機構方面掌握的情況來看,進口鐵礦石品種主要有粉鐵礦、塊鐵礦和球團礦3種,供貨方有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南非、秘魯、智利、加拿大、烏克蘭、伊朗、委內瑞拉、俄羅斯、毛里塔尼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美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墨西哥、朝鮮、利比亞、蒙古、巴基斯坦等三十幾個國家,主要供貨國為澳大利亞、巴西和印度。
由于目前我國尚未出臺鐵礦石品質強制性標準,到貨檢驗只能依據雙方簽訂的合同。部分鋼鐵企業為爭搶貨源,忽視原材料的質量要求。國內不少貿易商和中小鋼廠的合同條款中,簽訂的檢驗指標只有典型值,沒有保證值,甚至不作品質方面的要求,不利于保障收貨方的利益。據了解,多數海運口岸的進口鐵礦石檢驗不合格率在43%~80%。檢驗檢疫機構在檢驗監管過程中發現,“裝港短量”、“以水充礦”、“粉塊夾雜”、“以廢充礦”、“以次充好”、“有害元素含量超常”和“夾帶雜物現象”等涉及安全、環保、衛生和欺詐性方面的行為時有出現。
從品質不合格的情況來看,主要集中在鐵含量、水分、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等雜質含量、粒度不符合合同要求。一是鐵含量下降。如印度鐵礦的鐵含量,2003年前多超過65%,目前一般在60%~62%,60%以下的礦種逐漸增加,且品質波動大;巴西、澳大利亞、南非的鐵礦雖然品質較穩定,但品位下降的趨勢明顯。二是“以水充貨”現象嚴重。在山東、寧波、天津和江蘇等口岸進口鐵礦中多次檢出大量明水,主要是來自巴西的粉鐵礦,也發現來自印度、加拿大、秘魯、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鐵礦,“以水充礦”現象非常嚴重。大量明水的存在給鋼鐵企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給港口環境、作業效率、船舶周轉、航運安全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和隱患。三是雜質元素含量偏高。如2009年寧波口岸雜質元素含量不合格103批,主要是秘魯礦的硫和二氧化硅含量、印度礦的二氧化硅含量、烏克蘭礦的二氧化硫含量偏高。四是粒度偏差大。粉礦中混有大塊原生礦,或者塊礦中含粉量過高的現象時有發生。尤其值得重視的是,進口鐵礦石品質檢驗不合格項目主要集中在計價指標上,特別是鐵和水的含量,中方與外方檢測結果存在差異,鐵含量國外檢測值高,水含量國外檢測值低。部分進口批次的鐵含量差值超過一個百分點,水含量差值超過兩個百分點,個別批次差值達4.55個百分點,存在明顯的欺詐嫌疑。
一是加大對進口鐵礦石的宏觀管理力度,服務國家宏觀資源政策。加強行業自律,規范進口鐵礦石市場秩序,加大進口許可管理力度,形成統一對外、總量控制、選優汰劣的應對格局,從而使鐵礦石進口秩序更加規范、鐵礦石進口質量進一步提高。同時,盡快研究、制定針對鐵礦明水的檢驗監管新辦法,探索明水鐵礦取樣新工藝,加強檢測方法研究,制定明水鐵礦石評價性標準,從法規和標準層面遏制鐵礦石明水現象的發生,維護國內收貨人的合法權益。
二是提升進口鐵礦石信息化管理水平,為宏觀調控提供信息支持。目前我國對進口鐵礦石等大宗資源類商品缺乏統一性管理、全局性的質量動態監控、分析評估和決策支持體系。隨著進口鐵礦石貿易形勢的復雜多變、質量形勢的日趨嚴峻,筆者建議強化基礎性和前沿性信息課題研究,建立推廣進口鐵礦信息平臺和動態監控系統,為宏觀質量分析提供準確、全面的第一手數據,為深層次的分析研究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支持,以有效提高工作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充分發揮宏觀管理作用。
三是健全進口鐵礦石風險分析和預警機制,實施分類管理。圍繞安全、衛生、環保和防欺詐,開展進口鐵礦動態監測研究,全面快速收集、匯總分析進口鐵礦質量安全信息,加強對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不同品種的進口鐵礦進行風險分析,發布預警信息。探索建立進口鐵礦石分類管理模式,提高檢驗監管的針對性,突出檢驗監管的重點,強化檢驗監管的處置措施,實現嚴密監管、科學監管。
四是未雨綢繆,積極探索集裝箱進口鐵礦石的新監管模式。近年來,由于全球大宗散貨船海運費一直居高不下,一些班輪公司抓住市場機遇,相繼推出了集裝箱化散貨運輸服務,將目光瞄準了諸如鐵礦石等大宗散貨。為了節約運輸成本,來自伊朗、南非等國家的進口鐵礦石開始采用集裝箱運輸,且逐漸呈現出量增面廣的態勢。從各口岸反映的情況來看,集裝箱鐵礦石批次多,批量小,品質堪憂,貿易方式多是一票一簽合同,貿易關系不穩定,發生商業欺詐行為的風險較高。筆者建議積極探索進口集裝箱鐵礦石檢驗監管新模式,推動箱運大宗資源商品物流運轉模式的革新,進一步提高檢驗監管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