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英國科學家海姆(Geim)和諾沃洛夫(Novoselov)憑借在實驗中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證實石墨烯可以單獨存在,因此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組委會曾對二人的研究做出了高度評價,認為這也許能和“愛迪生發明電燈一樣偉大”。
當然,人們歡呼這項成果的原因,是石墨烯特殊的性能和極為寬廣的應用前景。石墨烯導電性像銅一樣優秀,導熱性超過任何材料。它透明,僅有2.3%的垂直入射可見光會被吸收,而絕大部分的光會穿過;它至密,連最小的氣體分子氫原子都不能穿過。所以它是做柔軟的透明電極、超快光電感應設備的絕佳原材料,可以應用于制造太陽能電池板和手機觸摸屏等。
美國加州大學利用石墨烯研制成光學調制解調器,有望將網速提高1萬倍;美國NANOTEK儀器公司開發出新的儲能設備,可以將充電時間由數小時減為1分鐘,有望解決電動汽車的電池充電問題;
韓國三星公司和成均館大學的研究人員則主要致力于用石墨烯制造柔性觸摸屏。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雜志報道,韓國研究人員在一個63厘米寬的柔性透明玻璃纖維巨制板上,制造出了一塊電視機大小的純石墨烯。這是迄今為止“塊頭”最大的石墨烯塊,隨后,他們用該石墨烯塊制造出了一塊柔性觸摸屏。
由于石墨烯這種優異的柔韌性,或許在未來,我們手里的智能手機和上網本可以以另一種方式攜帶,比如卷起來夾在耳朵上,塞在口袋里,或者圍在手腕上。(中國證券網)
券商研判:掘金萬億石墨烯產業
石墨烯市場巨大
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按照六邊形進行排布并相互連接而成的碳分子,其結構非常穩定。石墨烯具有高導電性、高韌度、高強度等特點,在電子、航天軍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有廣泛應用。
石墨烯在電子行業的應用中研發的方向主要有四個領域。
首先,石墨烯可替代晶硅應用在芯片領域,將芯片速度提高到THZ 級別。全球每年半導體晶硅的需求量在2500噸左右,石墨烯如果替代十分之一的晶硅制成高端集成電路,市場容量至少在5000億元以上。
其次,石墨烯制成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能夠大幅提高電池性能。全球每年負極材料的需求量在2.5萬噸以上,并保持20%以上增長。石墨烯作為負極材料應用在十分之一的鋰離子電池中,其需求量也在250噸以上。
再次,石墨烯制成的超級電容器,充電時間只需1毫秒。2010年全球超級電容市場規模在50億美元,并保持著20%的增長率,隨著未來超級電容器的放量,石墨烯的應用空間巨大。
最后,石墨烯可以替代ITO作為導電材料制成顯示器件。預計2011年全球ITO導電玻璃的需求量在8500萬-9500萬片,石墨烯的替代空間巨大。
產業化尚需時間
盡管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但石墨烯規?;托枨缶鶝]有形成,在8-10年內無法形成產業化。
從供應上看,行業仍在量產摸索階段,目前主要的制備方法有微機械剝離法、外延生長法、氧化石墨還原法和氣相沉積法;其中氧化石墨還原法由于制備成本相對較低,是目前主要制備方法。
目前國內還沒有能夠實現石墨批量化生產的企業或研究機構,多數企業只能小量生產石墨烯,所使用的生產技術多為氧化還原法,生產出的石墨烯溶液也存在很多技術上需要突破的問題。
從需求上看,石墨烯沒有形成下游的應用和需求,目前最大的應用還是為各大科研院校的實驗使用,大規模產業應用尚需很長的時間。
石墨烯的高強度、高導電性及傳熱性等特性能夠在航天軍工、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等多領域有潛在應用,但由于其成本過高,一直都處于研究階段。從目前的技術發展來看,最有可能實現工業化使用石墨烯的下游行業是復合材料領域和顯示技術領域。
將石墨烯添加到塑料、橡膠、涂料等基體中,可以大幅增強產品的性能,如強度、韌度、導電性及傳熱性等,在復合材料領域的應用也是目前石墨烯最大的產業化應用。
目前的顯示器件中應用最廣泛導體材料是氧化銦錫ITO材料,將石墨烯作為導體材料制成顯示器件,將增強器件的韌度,制成可以折疊的薄膜顯示器。業內也預計顯示技術領域的應用將是下一個能夠產業化應用的領域。
行業先行者
國內目前并沒有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生產石墨烯。只有幾家生產碳纖維產品的公司正在進行石墨烯產品的研制,目前都沒有大規模量產的能力。
中國寶安2011年1月20日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深圳貝特瑞新能源材料公司所研制的石墨烯產品目前已經完成了工藝的小試階段,正在進行產品的中試,公司對于該項產品的相關技術發明也申請了一項專利。
深圳貝特瑞作為國內最大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生產商,在負極材料技術方面擁有較強的實力,公司目前的石墨烯已經少量試產,未來一旦運用到負極材料中,將提升其性能,對其主營業務也有極大的促進。
中鋼吉炭是中國炭素行業新產品研究開發中心、新技術應用中心、產品檢測中心,也是行業內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目前擁有年產15 萬噸炭素產品的能力,特別是在炭纖維等新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上具有技術優勢。公司的研發實力將使公司在石墨烯的研究中獲得先機。
方大炭素是世界第三大的炭素制品生產供應商,目前已經具備了9000噸特種石墨的生產能力。
作為國內最大的炭素制品生產企業,在產品研發和規模量產上都具有優勢,特別是在特種石墨產品的研發上具有技術優勢。
中國寶安:一季度減收增利源于投資收益增加
類別:公司研究 機構: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 研究員:石磊 日期:2011-04-28
2011年一季度業績概述:公司2011年一季度營業收入6.59億元,同比下降24.99%;營業利潤1.75億元,同比增長4.55%;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為1.03億元,同比增長26.47%,每股收益0.09元。
業績提升源于投資收益增長和所得稅率下降。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5%,毛利率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期間費用率同比提升5個百分點至24.2%,本期依然實現凈利潤增長主要源于一季度公司獲得了8364萬元的投資收益,同比增加9655%,主要系公司子公司出售已解禁的鼎漢技術股份以及對深鴻基的投資收益增加所致。
另外公司一季度所得稅率僅為15.6%,同比下降約11個百分點,進一步拓寬了利潤空間。
銷售同比下降。公司一季度銷售商品及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7.04億元,同比下降41.53%,總體銷售情況較去年同期下降,同時由于旗下房地產公司支付的土地保證金增加,導致公司經營性凈現金流為-2.38億元,同比減少180.48%。銷售的下降也為公司全年的業績蒙上一定不確定性,公司一季度末預收款項為7.82億元,較年初僅增加約6000萬元。
財務杠桿良好。截至一季度末公司賬面現金為14.86億元,賬面現金/(短期借款 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為1.6,與年初持平,速動比率為0.98,較年初增加0.12,短期來看支付能力較高??鄢A收款項后的真實負債率為53.64%,較年初下降約2個百分點,長期財務結構較行業同類公司并不高。
無新增項目,出售上海物業回籠資金。公司一季度并無新增項目儲備,但對其持有的物業作出了調整。公司4月份以3.64億元出售了旗下上海寶安企業、寶安大酒店及寶安物業三家公司(寶安大廈裙樓、寫字樓、寶安大酒店總共可售面積約4.32萬平米),再加上該三家公司所欠4.46億元欠款,總共可回籠8.1億元,產生約2億元的收益。公司表示此舉主要是為了盤活存量低效資產,改善財務杠桿。
石墨資源基本確定。公司的高新技術產業一直頗受資本市場關注,一季度主要有兩個信息較為重要:1、貝特瑞新產品石墨烯通過小試,正在進行中試;2、雞西市柳毛地區的石墨礦資源基本確定為雞西市柳毛郎家溝礦段和柳毛站前礦段,其中站前礦段有采礦證,郎家溝礦段的采礦證正在辦理之中,估計兩個礦段的石墨礦石儲量有5000萬噸以上。目前石墨烯依然遙不可及,而上游石墨礦的落實對于公司的新能源產業有著較為實際及深遠的影響,公司旗下新能源業務主要平臺貝特瑞公司對石墨礦的需求較大(負極材料、石墨深加工),目前所使用石墨原材料主要來源于采購,未來若能順利實現上游資源的自給,將較好地優化其成本結構。公司石墨礦石資源若按照我國晶狀天然石墨7.5%的品位,以及-195鱗狀石墨3000元/噸的價格計算,價值約在112億元左右(該計算方法存在較多假設,且未考慮公司所占權益,一切以公司公告的確切數據為準)。
股權激勵已授予完成。公司于2010年11月份啟動股權激勵草案,擬向195位激勵對象以14.60元的行權價格授予不超過7500萬份的股票期權,目前股票期權已于2月18日授予完成。激勵草案行權條件ROE最高為8%,凈利潤每年同比增長速度要保持在20%以上,公司2007年以來ROE一直保持在10%以上,我們認為ROE指標的完成難度不大,而業績增速在傳統業務保持穩定的前提下,高新技術業的高增長是公司未來實現順利行權的最大看點。
創投業務再結碩果。公司旗下中國風投公司(49.56%)投資的鐵漢生態(300197)于3月29日深市上市,首發市盈率達110倍。目前公司創投業務已協助多個公司完成IPO,收益頗豐。未來創投業務還將受益于“新三板擴容”帶來的更多政策、資金支持、退出渠道的拓寬、上市進程加快等利好。
盈利預測及投資評級。我們預計公司2011-2012年可分別實現每股收益0.36元和0.40元,以昨日收盤價18.39元計算,對應的動態市盈率分別為52倍和47倍,公司題材眾多,涉及新能源及醫藥等多個高成長產業,且可能有子公司分拆上市,維持“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大盤系統性風險和房地產調控政策風險;項目銷售和開發進度可能不達預期;公司礦產資源目前仍在協調之中,交易價格和交易方式尚未明確,且公司無法確定能否取得相關礦產
中鋼吉炭:碳纖維有望成新的增長點
類別:公司研究 機構:方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鄧新榮 日期:2011-10-13
投資要點
碳纖維將成新增長點
碳纖維產品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很少企業掌握核心生產技術。公司持有30%的股份的江城碳纖維一期500噸/年的生產線預計11月份即可投產。江城碳纖維二期1500噸/年的生產線,預計將于一期工程投產后開工建設,建設周期一年半左右,并將于2013年4至5月投產?;谏裰萏坷w維生產軍用碳纖維產品多年的生產經驗以及技術積累,公司在民用碳纖維的生產技術上占有優勢,未來將成公司新的增長點。
盈利水平提升重點仍在調整石墨電極結構
上半年公司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產量同比增加45%,營業收入占比42%,毛利率達到18.2%;高功率石墨電極的產量同比增加4%,普通石墨電極的產量同比下降了11%。由于石墨電極業務占主營業務86%,所以公司提高盈利水平重點仍在調結構。
毛利率高的“其他”產品尚未形成規模
公司的“其他”產品在收入占比中大約為13%,毛利率在50%左右。這些產品主要有電極糊、炭粉、炭磚以及石墨粉等。2011年上半年這些產品總產量約7018噸,占炭素制品總產量只有13%,尚未形成規模。
資產注入將對公司形成重大支持
中鋼集團鞍山熱能院8萬噸煤系針狀焦以及江城碳纖維70%的股權未來走向值得關注。公司石墨電極產業鏈的拓展和成本改善以及獲得更多新業務增長點應是公司一直努力的目標。
盈利預測
基于上述考慮,看好公司在碳纖維的優勢以及大股東炭素資產注入的可能性。預計公司 2011-2013年EPS0.03、0.09和0.20元,首次給予“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
民用碳纖維生產質量以及市場認可度存在不確定性;集團注入資產存在不確定性。
方大炭素:4季度凈利潤小幅下滑,增長等待募投項目
類別:公司研究 機構: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劉元瑞 日期:2012-01-05
事件評論
第一,4季度業績環比小幅下滑,礦石與等靜壓石墨價格下跌是主要原因公司預計2011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增長50%以上,簡單推算,2011年公司實現EPS約為0.48元以上,其中4季度實現EPS約0.06元以上,3季度EPS為0.11元,環比小幅下降。
第二,現有主業主要包括高爐炭磚、石墨電極等,鐵礦石業務提供目前主要盈利我們對公司現有傳統主業進行簡單盈利預測,短期業績貢獻的主要來源為鐵礦石業務。
傳統炭素制品業績貢獻較為有限,2011、2012年貢獻EPS分別為0.09元、0.11元;對傳統炭素制品的盈利預測,主要假設條件如下:2010年毛利率為22%左右,2011年上半年炭素制品毛利率達到24.54%,由于下半年成本壓力增加,對全年綜合毛利率假設為22%。同樣對以后幾年的炭素制品毛利率進行簡單假設,統一假定為22%;上半年銷售均價為15644元/噸,對全年銷售均價簡單假定為約15644元/噸,對以后幾年的價格水平也進行簡單預測,假定為16000元/噸;上半年公司實現炭素制品產量9萬噸,全年假定為18萬噸,以后各年份均價定穩定為20萬噸;簡單測算之下,預計公司傳統炭素制品2011、2012年的業績貢獻分別為0.09元和0.11元。
第三,等待定向增發完成,長期增量主要來自等靜壓石墨為推動公司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進一步提升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公司計劃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用于建設3 萬噸/年特種石墨項目與10 萬噸/年油系針狀焦項目。
第四,維持“推薦”評級暫不考慮非公開增發對股本攤薄的影響,預計公司2011、2012 年EPS 分別為0.48 元和0.53 元,維持“推薦”評級。
金路集團:石墨烯項目漸成產業化 開發尚待時日
公告顯示,在石墨烯制備研發方面,金路集團的合作方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已在現有實驗室條件下實現了石墨烯(層數在10層以下的石墨烯混合體)的制備,每批次(需兩天左右時間)能制備石墨烯(層數在10層以下的石墨烯混合體)30克。在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方面,金屬研究所完成了CVD反應裝置與其他設備的采購、安裝和調試,能夠實現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的實驗室制備,制備出4英寸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此外,金屬研究所研制了一種具有三維連通網絡結構的石墨烯泡沫體材料,并已經取得實驗室樣品。而在動力電池用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研發方面,研究所基本確立了石墨烯使用的種類和添加量,并且結合電池材料制備過程和實驗結果,初步建立了石墨烯的使用標準。完成了石墨烯材料需要按照電池材料要求進行測試和分析及建立基本的數據指標的確定。開發了石墨烯與磷酸亞鐵鋰復合的新工藝路線,在現有實驗室條件下,每批次(需一天左右時間)可制得電極材料2公斤。
不過,盡管取得了上述研發進展,金路集團依然對公司石墨烯項目的研發前景顯得非常謹慎;除了此前公司披露的有關現階段研發工作、后續產業化開發、產業化投入以及研究技術被替代等風險外,今天公司還特別提出了與金屬研究所合同到期能否續約的風險。據了解,金路集團與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簽訂《技術開發合同》的合作期限為2011年6月10日至2013年12月31日,合作期滿后,繼續合作需另行協商,因此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金路集團之所以尤為謹慎,顯然是石墨烯的研發太吸引眼球的原因,為此公司也一直備受質疑。金路集團主導產品為PVC樹脂,作為高耗能和高耗資源的氯堿行業,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受國家節能減排形勢要求,發展形勢尤為嚴峻。為此,公司在2011年6月份宣布攜手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共同投資研發石墨烯,算是企業轉型的一次“投石問路”。不過當時業內人士就指出,中國距離真正的石墨烯技術很遠;因為國內的納米技術遠遠落后于國外發達國家,而石墨烯是必須建立在對納米技術相當了解的基礎上(碳元素底層結構的運用的技術)的。
除了技術門檻高之外,石墨烯項目還需大量資金的支持。金路集團披露,公司于近日收到德陽市旌陽區科學技術局向公司撥付的電池級石墨烯中試孵化資金1000萬元,此筆款項已于2012年1月11日到賬。公司表示,將把政府撥付的孵化資金,專項用于開展電池級石墨烯(層數在10層以下的石墨烯混合體)中試。而截至目前,公司與中科院金屬所合作研究開發石墨烯項目已投入資金900萬元。有業內人士指出,該筆1000萬元資金相比整個石墨烯的研發費用而言,依然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