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發展新能源再添厚重砝碼,昨日,四川中漢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和四川桑樂數字化太陽能有限公司三大投資項目在成都西航港經濟開發區集中開工。其中,中漢公司在雙流投資建設的項目將成世界上最大的聚光光伏產業園,預計2年內建成。
聚光光伏發電技術研究始于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聚光光伏發電光轉化效率最高可達30%~40%,高于晶硅電池片約1倍;其使用壽命約70年,遠高于晶硅電池片的30年,而且具有生產制造過程污染少等特點。截至目前,全世界用于聚光光伏的投資總額僅10億美元左右,投資項目規模小、范圍窄。
漢龍集團旗下的四川中漢太陽能“太陽能聚光光伏發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項目占地1000畝,總投資76億元,設計生產規模達200萬千瓦,是國內首個聚光光伏產業園,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聚光光伏產業園。項目預計2年內建成,建成后生產規模將達200萬千瓦,達產后年產值可達200億元,年創利稅30億元以上。
中漢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少春告訴記者,集團自主研發出國際領先的“聚光光伏發電技術”,不僅成本低、效率高,而且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得到了科技部和光伏同行的高度認可,并先后得到兩項國家863計劃的支持。國內太陽能發電同行的每度電成本高達1元-1.5元左右,而漢龍的每度電成本已遠遠低于1元,發電量還提高30%以上,隨著大規模的產業化運用,成本還會降低,市場前景廣闊。
李少春進一步透露,集團未來發展方向是在盡快占領應用市場的同時形成大規模的發電設備生產、供應能力,并計劃在內蒙古、甘肅、新疆、西藏、昆明、攀枝花等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建設MW級并網太陽能發電站,力爭3年內達到2000MW的生產能力,形成千億規模的產業集群。
昨天同時開建的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建設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生產線,計劃在3-5年內形成超過2GW的產能。四川桑樂數字化太陽能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5億元,建設太陽能綜合利用技術研發中心和太陽能熱水器、數字化儀表及光伏終端應用產品生產線,計劃2年內建成投產,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將達10億元,年稅收達3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