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首鋼集團董事長朱繼民7月29日表示,今年下半年國內鋼鐵行業將面臨更大困難。
朱繼民是在中鋼協四屆二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上做出上述表示的。他指出,下半年除建筑鋼材需求增長顯著外,生產用板帶材市場難有起色;因此,下半年鋼鐵產量增速將可能放緩。
朱繼民進一步就此說明,由于下半年保障性住房大規模開工建設,以及貫徹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大規模水利工程建設也將陸續開展,建筑用鋼材市場將較旺盛;而造船、汽車、工程機械等增長放緩,產品結構性矛盾會更加突出,板帶材產能過剩和產品的同質化競爭將更加激烈。
來自中鋼協的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為3.5億噸,同比增長9.6%,按此計算,全年粗鋼產量將達到7.06億噸。但從當前形勢看,鋼材出口從3月份以后呈逐月下降趨勢,上半年折合粗鋼凈出口同比僅增加109萬噸,僅增長6.8%。
另一方面,上半年中厚寬鋼表現消費只增長3.7%,而棒材和鋼筋則分別達到11.4%和15.2%。中鋼協最新月度報告顯示,截至6月末,國內市場高線、螺紋鋼每噸分別為4885元、4937元,同比分別上漲21.43%、24.51%;而中厚板、熱軋板卷每噸分別為4928元、4908元,同比僅漲13.94%、13.27%。在原燃料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中厚板、熱軋板卷價格不僅漲幅小,甚至低于同期螺紋鋼價格。
此外,朱繼民指出,鋼鐵企業下半年將面臨更大的資金壓力。由于6月份CPI、PPI同比分別上漲6.4%、7.1%,將可能使貨幣政策進一步趨緊,企業資金壓力增大。根據中鋼協統計,上半年大中型鋼鐵企業財務費用同比上升33.79%;如果后期市場貨幣流動性進一步減弱,企業面臨的形勢則更加嚴峻。
生產成本也在進一步制約企業的發展。根據海關總署統計,上半年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格為每噸160.89美元,創歷史最高水平,同比漲幅42.41%。上半年進口鐵礦石33425萬噸,同比增加2518萬噸,由此多支出外匯160.1692億美元,增加鋼鐵行業成本1041.1億元人民幣。
同期,煤炭、電力等因素對鋼鐵生產也帶來影響。為緩解電力緊張局面,國家上調了山西等15個省(市)火電業售電價格,今后還將適時推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以及階梯電價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措施,天然氣價格也將有所上調。因此,鋼鐵企業生產高成本的趨勢短期內難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