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增、利潤降"的困境令中國鋼鐵調整轉型迫在眉睫.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首席分析師李世俊周末稱,十二五(2011-2015年)期間中國粗鋼產量年均增速將降低一半左右,到2015年中國粗鋼產量將會控制在7億噸以下.
十一五(2006-2010年)期間,中國鋼鐵工業發展迅速,粗鋼產量的年均增速達到12%左右.
新華援引他在周末參加一會議時表示,鋼鐵業"高產低利"的局面短期內看來難有根本性的扭轉,在下一個五年里,"必然會有一批缺乏核心競爭力的鋼鐵企業出局".
不過李世俊強調,如果中國政府提出的"科學發展"目標能夠落實到位,到2015年中國鋼產量將會控制在7億噸以下;但如果地方政府的發展沖動依然高昂,鋼產量可能會"沖到8億噸以上".
李世俊強調,在多年發展中,鋼鐵業總體上與中國宏觀經濟的發展相當,經歷了一個高盈利階段,"逐利性"投資推動了中國鋼產量的擴張.與此同時,在國內不少地區,鋼鐵業是地方稅收大戶,地方政府對之格外"青睞"令鋼鐵規模"擴張上再行擴張",這是一個體制機制上的問題.
國家發改委最新發布的行業分析報告,今年首季,中國粗鋼平均日產量高達192.78萬噸,再創同期最高水平.而重點鋼鐵企業的利潤率依然徘徊在3%左右.鋼廠的"生產沖動"難以有效降溫.
2010年中國粗鋼產量達到了歷史上創紀錄的6.27億噸,但大中型鋼鐵企業全年的平均銷售利潤率不足3%,下滑到近年來的最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