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聚集區的中心地位已形成
在黃石市“十二五”規劃匯報會上,西塞山區表示將舉全區之力,把湖北西塞山工業園打造成“華中地區最大的特鋼產業基地”。用5到8年的時間,使園區特鋼產業年產值超過500億元。
2010年底,新冶鋼直徑分別為460毫米、273毫米的無縫鋼管生產線竣工投產,成為中國中厚壁鋼管的龍頭老大,特鋼年總產量達到100萬噸。
距離新冶鋼僅10分鐘車程的西塞山工業園區是黃石市“三園一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區位、交通、物流成本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一方擁有優越區位,園區平臺建設初具規模;一方具備優質鋼材,產業優勢明顯。如何實現優勢互補、互利雙贏?
2009年,西塞山區聘請新冶鋼在全國各地的13個銷售老總作為政府的招商代表,并與新冶鋼簽署共建特鋼延伸加工園戰略合作協議。2010年,市委批準了西塞山區關于打造千億元產值特鋼新城方案,即把西塞山工業園打造成“中國特鋼產業基地”。為此,該區整合資源、盤活存量,通過開展竣工一批、在建一批、開工一批、簽約一批、洽談一批等活動,掀起園區建設新高潮,逐步形成鋼鐵及延伸加工產業集群。
我們可以算一筆賬:據測算,從黃石運1噸鋼材到廣東,每噸運費500元。而新冶鋼正在考慮給予工業園周邊相關企業每噸鋼材低于外銷200元的優惠價格。如將特鋼加工廠引入附近的西塞山工業園,雙方都能節省大筆成本,從而吸引更多的沿海企業落戶黃石,形成固定的消費群。
黃石素有“鋼鐵搖籃”的美譽,特鋼產業規模優勢明顯。目前,西塞山區已有冶金特鋼及模具鋼企業1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5家,年工業產值180億元。從技術優勢看,擁有鐵水熱裝熱送的工藝線路、高標準齒輪鋼生產線、連軋生產線、無縫鋼管生產線等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可生產1800多種規格產品。
在發展舉措上,該區努力推進園區建設,現已規劃近7000畝特鋼延伸加工園,實施政企聯動,共同做大特鋼產業。同時,該區引進相關配套和深加工企業,拉長特鋼產業鏈條。隨著投資1億元的加拿大艾瑞升國際集團特鋼加工項目在工業園破土動工,標志著該區加速打造千億級產業基地已進入實施階段。計劃到2015年,共建園區規劃實施30個2億元以上的特鋼延伸加工項目,實現特鋼工業總產值達到350億元。
在搭建平臺上,該區計劃投資200億元,完成園區“三園”路、西塞水廠、河西污水處理廠等路網水氣管網電網等基礎建設。對園區22.58平方公里做出合理科學規劃,形成總體布局框架,重點編制好園區產業發展和10平方公里核心區的基礎設施總體規劃。重點發展軸承鋼、齒輪鋼、彈簧鋼、模具鋼、航空航天用鋼等下游產品,扶持引導西塞地區的鍛造企業進園發展壯大。
在2011年—2015年期間,園區每年預計消耗新冶鋼生產的各類鋼材15萬噸至20萬噸,5年后達到75萬噸至100萬噸。園區計劃完成投資100億元,建設一批大項目和培養一批骨干龍頭企業,使特鋼園區規模以上企業3年后的產值可達到500億元,2015年后可達1000億元;銷售總收入到2013年底達到50億元,2015年底達到100億元,比2013年增長4倍以上,成為黃石經濟新的支柱產業。
按照“建平臺、促聚集,抓項目、上規模,強基礎、增投入,給政策、優環境”總體思路,使園區內的特鋼延伸產業的研發制造能力顯著提高,信息化、規模化大幅提升,綜合競爭實力和輻射影響帶動力在中部地區保持中心地位。
項目扎堆顯現聚集效應
2月19日,西塞山區在上海舉辦了隆重的簽約儀式,分別與三家企業簽訂投資協議。即:總投資1億元的上海月月潮鋼管集團公司鋼管延伸加工及配套服務項目,總投資1億元的湖北加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特鋼精密冷拔項目,總投資1億元的上海經緯公司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簽約項目計劃在四月底相繼開工建設。
到3月8日止,在西塞山省級工業園區內,已竣工項目有3個。這些項目為:陽光機械制造生產項目,投資5400萬元, 用地30畝,主要生產汽車零部件;允新超遠金屬制造項目,投資6000萬元,用地78畝,主要生產大型精鍛模具鋼;玖久機械制造加工項目,投資5100萬元,用地20畝,主要進行冶金加工。
在市場和政府的引導下,特鋼延伸產業園區和制造基地發展較快,集群化的發展態勢已初步顯現,產業產品結構也逐步優化升級。除原先規劃的特種鋼管園區外,汽車零部件生產、光電磁材料、大型裝備制造等依托特鋼原材料的項目發展迅猛。另外,以特鋼延伸加工的物流基地初顯活力。
目前已開工項目2個:湖北加恒實業公司鋼管加工項目(加拿大艾瑞升公司投資),投資1.2億元,用地100畝,主要進行鋼管延伸產品加工;湖北黃石同力科技公司光電磁材料項目(江蘇江陰同力電子投資),投資1.2億元,用地100畝,主要生產光電磁發光材料及鋼管加工。
西塞山區緊緊圍繞“三大戰略”,通過開展竣工一批、在建一批、開工一批、簽約一批等招商活動,營造濃厚的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氛圍。據統計,全區全年引進項目56個,總投資92億元,其中,簽約項目26 個,總投資30億元,新開工項目13個,總投資7 億元,續建項目4 個,累計到資19億元,洽談項目13個,總投資36億元。
形成五大集群板塊
鋼管深加工基地。通過新產品開發、引進先進技術和裝備等手段發展高端產品,在3—5年內,投資20億元,除促進現有管業項目盡快投產達效以外,西塞山區加快了建設加恒實業二期、上海月月潮二期等精密無縫鋼管等一批新項目的建設步伐。使全區各類精密無縫鋼管產能達到70萬噸以上,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管業制造基地。
專用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以湖北中富汽車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與亞洲最大的富華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為龍頭,重點推進濰柴專用汽車和東風、神龍專用汽車等生產線項目,帶動特鋼延伸產業加工園內中小型車輛零部件、重型汽車零部件、特種車輛零部件等專用車零部件基地聚集生產發展。
大型裝備制造基地。西塞山區支持湖北玖久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加快建設大型冶金機械成套設備,支持湖北陽光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大型建筑建材機械成套設備制造;支持北京龍昌機械有限公司加快形成專用醫療機械制造能力,使之成為華中地區較強的醫療器械研發和制造基地。同時,引進美國(上海)通貝股份公司等戰略合作者,謀劃建設大型專用機械成套設備、整機等方面重大項目。力爭每年使用特鋼原材料20萬噸以上。
新能源產品研發基地。西塞山區扶持湖北黃石同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新一代鐵氧體磁性充器件、節能燈用電感磁性元器件、抗電磁干擾用磁性元器件,鞏固該產品在國內的領先地位,增強其在國際同類產品的競爭力,使該基地生產的產品全面進入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特鋼物流基地。按照打造“華中地區最大的特鋼延伸產品物流園”的總體規劃定位,經過3—5年的努力,發展為區域性特鋼延伸產品的采購、配送和集散基地,形成以多式聯運、批發配送、信息服務等為主體的物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