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后,國內光伏市場迅猛發展,隨著光伏產業發展步伐的加速,光伏企業對多晶硅的需求也迅速增長,然而中國多晶硅市場供求卻呈現著一種不平衡的現象:2009年國內多晶硅需求在2.3萬噸左右,而實際產量在1.6萬噸左右;預計今年國內多晶硅的產量將實現翻番增長,達到3.5萬噸左右,但今年的國內需求卻已經達到5萬噸左右。由此可見,國內多晶硅行業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面對巨大的多晶硅供應缺口,我國材料供應主要依靠進口。目前,我國已將光伏產業列為未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多晶硅依賴進口將非常不利于光伏產業的發展。
國內多晶硅生產存在的問題
面對巨大的需求,國內大多數多晶硅生產企業不得不從外部購買多晶硅,從而加大國內市場的需求。國內企業供應能力有限,只能看著眼前巨大的“市場蛋糕”卻無權分享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政策、生產設備、技術工藝等諸多瓶頸約束,限制了多晶硅的生產。
1、生產設備需要大量進口
當前國內多晶硅行業的發展進入了一輪快速發展期,許多國內光伏企業宣布擴大其多晶硅業務的產能,但多晶硅的一些關鍵生產設備還需要大量進口,極大地推高了多晶硅行業的生產成本,這是國內多晶硅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限制國內多晶硅產業發展的因素之一。
2、技術相對落后
目前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少部分企業,如江蘇中能和塞維LDK,在多晶硅產能、生產成本和品質方面已經可以和國際巨頭一較高下,而大多數企業實力依然較弱。
據統計,目前全世界70%左右的多晶硅是采用改良西門子法生產出來的。同樣是采用改良西門子法,中國多晶硅生產企業生產過程中所需能耗過高,致使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在成本控制上明顯落后于國際多晶硅企業。大部分多晶硅廠商采用非純正的改良西門子法生產多晶硅,不能有效地回收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毒副產物,致使環境受到破壞。
3、相關部門的多晶硅產業發展規劃較模糊
業界與政府在關于國內多晶硅行業產能是否出現過剩的問題上長期存在爭議,多晶硅行業一直缺乏明確的發展規劃,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多晶硅產業的發展。另外,國家尚未出臺多晶硅準入條件,明確多晶硅行業新準入標準,從而引導技術水平先進、生產能耗低的多晶硅項目落地,保證我國光伏產業平穩、健康的發展。
多晶硅生產沖出困境解決策略
中國多晶硅生產企業存在的眾多問題,影響了多晶硅市場的供求,也嚴重制約了整個光伏產業的發展,如何擺脫這種困局?還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鼓勵成本低、競爭力強的多晶硅企業壯大發展規模。多晶硅產業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技術門檻較高,從國外多晶硅行業的發展經驗看,大企業在產業發展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只有通過大企業對技術和生產的持續投入,才能在國際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
第二,鼓勵多晶硅項目在西部資源和能源豐富地區落地。
多晶硅生產提純的能耗較高,目前電力成本占據了多晶硅成本的30%~40%。我國西部地區石英儲量大,能源和資源豐富,電力成本較低,非常適合發展多晶硅產業,實現能源的就地轉換,提高能源產品的附加值。第三,鼓勵多晶硅企業兼并重組。多晶硅行業的發展已經有50年的歷史,但長期以來,國際市場中多晶硅主要由7大廠家供應。而目前我國已投產的多晶硅企業在40家以上,一些企業存在能耗高、排放量大等問題。主管部門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整合現有的多晶硅資源,實行集約化開發經營。鼓勵生產成本高、競爭力強的企業兼并改造效益不佳、生產存在問題的多晶硅企業。
第四,盡快出臺多晶硅準入條件。自國務院出臺了38號文《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以來,多晶硅項目的技改、新建、改/擴建等審批變得十分嚴格。光伏產業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亟待通過出臺多晶硅準入條件,明確多晶硅行業新準入標準。
光伏產業是我國產業升級的曙光產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而多晶硅作為光伏企業的關鍵材料,對光伏產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多晶硅生產企業的競爭力,對整個光伏產業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