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發布的《2010年世界經濟貿易發展與政策展望》顯示,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在9%以上,貿易增長將超過15%。
該報告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的增長通道,2009年全年GDP增速樂觀估計可以達到8.5%。從經濟增長的動力來看,2009 年國內需求增速預計將達到12.9%,其中消費增速達到8.7%,固定資產形式的投資增速為17.6%。內需對GDP增長的貢獻為11.9%。經濟復蘇主要是由投資需求拉動,消費對經濟的貢獻仍然需要提高,而整體出口形勢仍不容樂。
受歐美經濟復蘇緩慢,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盛行,貿易摩擦持續增加的影響,整體出口形勢仍然不能過分樂觀。預計2009全年中國出口增速為負20%左右。2010年經濟增速為9.3%左右,貿易可以維持在15%左右的增速,樂觀估計進出口增長能夠達到20%以上。
投資、出口和消費對經濟驅動作用的不平衡是困擾中國經濟復蘇、威脅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重大隱患,經濟驅動方式的再平衡是中國需要解決的一個戰略性問題。特別是居民的工資性收入沒有獲得相應提高,抑制了居民的消費能力。同時,投資驅動會造成產能過剩,尤其是在部門利益和地方政府利益的驅動下,產業項目倉促投產,為產能過剩提供了可能。在內需不足,外需形勢不利的情況下,產能過剩問題變得更加突出。相應地,國內消費需求不足必然導致對出口的更大依賴,而金融危機下各國貿易保護措施不斷出臺,使我國面臨的外部市場環境更加惡化。這些都要求政府出臺積極的結構調整政策和配套的經濟、社會政策。
報告認為,在這一形勢下,2010年,預計我國的經濟刺激政策仍將延續,貨幣政策基調為“寬松適度”,財政政策會保持適度靈活,但資金流向將進行結構性調整,更多流向與消費有關的領域,投向技術研發創新和社會領域的投資將會加大。未來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應該是將社會上的經濟資源更多的引導到促進產業技術創新和完善社會發展領域。匯率政策外來壓力將持續加大,人民幣升值預期的管理難度加大。在貿易政策上,為應對各國對華貿易保護措施升級的態勢和維護世界貿易秩序,我國應積極參與并推進多哈回合談判盡快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