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對我國工業經濟的影響十分嚴重,今年第二季度以來工業經濟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回升態勢,預計 2009年和2010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將分別達到8.6%和9.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近日出版的2010年《經濟藍皮書》預測:2010年我國GDP增長率有望回升到9%左右,出口增幅達15%以上。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2月7日聯合舉辦的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經濟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預測我國外貿形勢時指出,明年我國外貿將呈溫和增長態勢,進出口貿易總額將恢復到接近2008年的水平。
CPI漲幅小于3%無明顯通脹
藍皮書預測,2009年我國GDP增長速度將達到8.3%左右,可以實現“保八”經濟增長目標。如果2010年世界金融危機不再進一步嚴重惡化,國內不出現大范圍嚴重自然災害和其他重大問題,GDP增長率將穩步回升到9%左右的增長水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張濤博士表示,2010年我國可能面臨的問題是通貨膨脹預期的壓力。從需求層面看,目前需求不足的供求格局尚未改變,因此近期內不會發生明顯的通貨膨脹。
藍皮書分析指出,首先,資產價格不會大幅上漲。蓄積的剛性買房需求在2009年已經釋放,投機投資性買房需求已受到控制,預計房價不會快速上漲,股票價格也不會出現猛烈上漲。
其次,商品價格大體平穩。受供求關系的制約,預計2010年食品價格不會出現明顯上漲;工業消費品生產能力強大,即使需求(例如汽車)增長很快,也可以保障供給,預計價格不會大幅上漲;工業生產資料國內供給能力偏大,而需求增長預計大體平穩,因此價格也不會大幅上漲。在發達國家經濟繼續震蕩調整,我國經濟增長動力由政府轉向市場,經濟增長的持續性、穩定性提高的格局下,藍皮書預計:2010年我國經濟有望出現相對溫和的增長和較低價格上漲的良好局面。在需求總體平穩增長,而生產和供給能力充足的背景下,預計2010年我國經濟不會出現明顯通脹,CPI漲幅在3%以內。
外貿溫和增長出口增幅15%以上
藍皮書指出,今年前八個月我國對外貿易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2009年7、8兩個月的月度商品出口額恢復到千億美元以上;二是雙邊貿易排序變化,東盟市場地位上升;三是低技術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更具有抵御市場需求下降風險的能力;四是進口商品價跌甚于量跌,是進口儲備資源的好時機;五是國際分工格局沒有大的變動,跨國公司主導的國際貿易仍然占據主流;六是出口退稅已到極限,再加大其政策強度的回旋空間已經很小;七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出口貿易頻頻遭遇貿易救濟調查。
展望2010年的經濟前景,全球經濟恢復情況依然非常脆弱和不穩定,各國經濟還主要靠政策刺激和政府投入來推動。發達國家普遍高企不下的失業率和產能過剩也增加了未來的不確定性。最少在未來兩年,世界經濟將呈現低速度增長。因此我國對外貿易的增長不可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發達經濟體需求拉動上,國內的政策環境在某種意義上更重要。出口退稅、人民幣匯率水平、貿易融資和出口信用擔保等措施將決定2010年我國對外貿易的前景。
藍皮書預計:如果國內政策環境有利,外貿企業進一步適應新的環境,并在開發新興市場上有新的進展,我國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貿易也將出現回升勢頭。如果2009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2萬億美元,2010年可能增長10%以上,恢復到2008年的貿易總額水平;出口貿易也將恢復到2008 年1.43萬億美元水平,增長幅度為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