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再創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報6.1735,較前一個交易日大漲71個基點,相比年初首個交易日,人民幣今年已升值1...
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再創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報6.1735,較前一個交易日大漲71個基點,相比年初首個交易日,人民幣今年已升值1162個基點。人民幣的快速升值,使對外匯尤為敏感的國內外貿企業利潤大幅縮水,許多企業在倒閉邊緣徘徊。面對嚴峻的外貿形勢,國家外匯局出于支持外貿升級轉型、促進外貿穩定增長、防范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等考慮,頒布了新規。
人民幣升值快 企業生存難
自人民幣匯改以來,近期的人民幣中間價步入兩年來升值最快的時期。數據顯示,4月1日至5月31日的兩個月,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值達到1.6%,創下了新的升值記錄。“這對我們企業來說不是好事”。長河工貿公司經理李剛對《中國貿易報》記者表示,“現在的情況和之前的幾個月很相似,勞動密集型的出口企業所面臨的壓力非常大,如果人民幣繼續升值,這些企業遲早要關門。”
“如果人民幣繼續升值,國內的鞋、服裝、五金、家具等傳統行業都差不多該退休了。”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黎友煥如此感嘆。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此前的例行發布會上也表示,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外貿企業影響很大,企業對于遠期經營的信心普遍不足,其中,“有單不敢接”的現象更為突出。商務部對國內外貿公司的抽樣調查數據顯示,由于人民幣快速升值,77.5%的外貿企業在1月至4月期間的利潤明顯下滑,6.6%的外貿企業表示會影響其正常履約。
對于近期人民幣升值加速的原因,黎友煥認為,是國內外各種力量和政策走向的結果。他指出,力推人民幣國際化的舉措一直支撐人民幣升值,但要成為有影響力的國際結算貨幣,人民幣要走的路還很長。當前,人民幣升值幅度明顯偏離宏觀層面。
出臺政策 為升值降溫
面對當前的“緊張”局面,國家外匯局出臺了不少新規以求化解人民幣升值給外貿企業帶來的困難,其中包括進一步改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經常項目外匯管理。而國家外匯局出臺這個新規的初衷就是為完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經常項目外匯收支管理,支持外貿企業升級轉型,促進外貿穩定增長。
此外,國家外匯局還出臺了《關于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強調對銀行外匯存貸比頭寸的管理,銀行外匯頭寸新的管理辦法將在6月底首次實施。據專業人士測算,根據國家外匯局規定的外匯存貸比極端公式測算,中國銀行業外匯頭寸的缺口大概是4000億美元。在這項新規實施之前,銀行將于6月中旬在市場上大量購進美元,人民幣匯率可能會出現暫時下行,其漲停價會靠近中間價。
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政府年內出臺一些政策放寬資本流出,比如開放海外投資、鼓勵個人投資、銀行減息等,人民幣升值的勢頭就會減弱;反之,人民幣會一直上行。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撰文稱,如果央行選擇降息、擴大人民幣對美元的交易區間提高波動率、重回盯住一攬子貨幣來進行調整,人民幣的強勢應該已是“強弩之末”。
而記者把這些消息告訴李剛時,他憤憤地表示:“去年的時候就有專家學者說‘人民幣匯率會雙向浮動,不會再呈單邊上漲趨勢’,這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那些專家本身都不是做外貿出身的,他們當然不會了解外貿企業的難題。現在,外貿企業遇到的原材料漲價、人工成本上升等困難都不是問題,只要匯率降下來,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