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今年1-8月份,南安裝備制造業規模產值再次實現高增長,今年有望實現總產值280億元。然而,時光倒流到2006年,該市裝備制造業產值僅僅突破100億元。數字的對比,記錄下這個新興產業迅猛騰飛的磅礴氣勢。
劃下跳躍式
發展路線圖
近年來,南安裝備制造業持續提速的勢頭令人眼前一亮,跳躍式的發展路線圖清晰可見:2008年3月,《南安市機械裝備制造業2008年——2015年發展規劃》出臺,為機械裝備制造業的長遠發展繪下藍圖;去年2月,經省政府授權,由省經貿委和省發改委聯合發文,同意南安市建設福建省裝備制造業(南安)重點基地,以加速推進海峽西岸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今年5月,成立裝備制造業協會;眼下,福建省裝備制造業(泉州南安)項目對接會“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加大產業培育、整合、聚集、提升力度,產業空間不斷拓展,產業內涵日漸豐富。”南安市經貿局負責人介紹稱,目前南安共有裝備制造企業600多家,正在規劃建設泉州(南安)濱江機械裝備制造基地、南安經濟開發區、官橋精密機械園、水頭石材機械與工藝制造基地等四個裝備制造業專業園區,引導裝備制造業走園區化、集約化發展道路,基本形成機械裝備企業集中分布、聚集發展的格局。
摘得全省僅有的兩個省級裝備制造業重點基地“金字招牌”,南安裝備制造業領域有7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9家企業技術中心被認定為泉州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成功機床、長江機械的“全自主智能磨削機械手系統研發”等一批項目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在各個細分領域,已經形成若干個骨干企業領銜的雁陣式集群。
科技創新
支撐特色產品開路
一次出砌塊18塊,一小時能出砌塊3240塊,比目前國內普通型磚機多出1080塊。這種命名為QFT系列砌塊成型機剛剛研制出來,就為群峰磚機贏來歐洲客戶開出的400萬美元大訂單。在今年的臺交會上,臥式銑鏜床、程控高精度臥軸鉅臺面磨床等等一批“南安系”高精機床產品大放異彩。“國內只有三家企業能生產,另外兩家還是國有重點企業。”除了成功機床加工直徑達6.3米的數控立式車床堪稱“王牌”外,達宇公司的全自動精密型數控軋輥磨床,不僅是國內最高水平的機床品種之一,而且打破了國外高端軋輥磨床領域的技術與專利壟斷,為我國在高檔機床制造方面搶占了一席之地。南美公司自主研制的九軸轉盤立臥式鉆鉸攻絲復合機,偉峰公司的高剛性精密數控龍門鏜銑床,這些產品的技術水平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南安裝備制造業協會會長周泗進告訴記者,南安的大型數控立式車床、龍門磨床等諸多細分產品已稱雄浙江、福建市場。
科技創新,讓南安裝備制造業有足夠的底氣“比肩世界”。其中,成功機床的“全自主智能磨削機械手系統研發”項目已具備生產機械手的能力,具有產業化發展前景。發展特定行業使用的工業機器人項目,將填補我省的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空白。“我們的數控軋輥磨床技術,只輸給一家國外公司,我們將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爭取打入國際市場。”正是看好國家扶持裝備制造業,資深專家陳泮水回到南安東田,創立達宇重型數控機床公司。據介紹,磨床的精度達到了0.002毫米,是國內目前所能生產的精度最高的軋輥磨床。這樣的磨床只要400多萬元,僅相當于進口價格的1/4,而其質量又不輸國外同類產品。
專業園區
構筑產業基地大平臺
唯有廣闊平臺,方能放飛舞步。泉州(南安)濱江機械裝備制造基地、南安經濟開發區、南安官橋精密機械園、南安水頭石材機械與工藝制造基地,南安裝備制造業正是依托這四個高起點規劃的產業園區,顯現騰飛之勢。其中,濱江機械裝備制造基地主導產業為汽車零部件、專用汽車、工程機械、工程機械零部件,與上述產業配套的產業如鑄造、鍛造、熱處理等。南安經濟開發區旨在建設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高、中、低壓閥門生產基地,分為鑄造鍛造、主體加工、配件生產、組裝包裝、生活服務5個專業功能分區,分別建設相關的配套設施。南安官橋精密機械園主要發展大中型機床、專用機床、紡織機械、軸承等產業及其配套產業,如鑄造、鍛造、熱處理、模具、大型精密機械加工等。南安水頭石材機械與工藝制造基地重點為石板材加工機械、石材荒料開采機械、石材刀具、磨料磨具、陶瓷機械等企業。
而濱江機械裝備制造基地平地崛起,堪稱是南安裝備制造業迅速騰飛的一個縮影。
呼應泉州經濟“半小時圈”, 一個宏大的設想在2006年誕生。南安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創建一個規模大、影響力強的機械裝備制造基地。該基地擬重點引進汽車和工程機械配件、零部件和精密機械裝備制造項目,以及汽車電子控制系統、安全系統、新能源汽車配套零部件等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項目。2007年,基地規劃出爐,并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泉州(南安)濱江機械裝備制造業基地。2008年,基地內企業用地規劃有序,“四通一平”的園區展現在創業者和投資者的面前。2009年,一座座標準化工業廠房拔地而起,一套套先進的機械裝備生產設備在組裝、在調試,一次次技術創新的研討會在這里召開。作為南安市重點產業基地之一的濱江機械裝備制造基地,是泉州和南安“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專業性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已被列為福建省裝備制造業重點基地。截至目前,該基地已有入駐項目47個,總投資40億元人民幣;其中45家入駐企業已經投產,其余在建企業將于今年底前全部投產。
政府創新服務
提供強力支撐
從《南安市機械裝備制造業2008年——2015年發展規劃》的出臺,到印發《關于扶持精密機械促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從強力推進開發濱江機械裝備制造基地,到成立裝備制造業協會……南安裝備制造業每一次的精彩,背后都蘊含著南安市委、市政府創新服務,培育一個新興產業的決心和毅力。
在基地規劃之初,南安市推出一系列優惠措施,對入駐企業實行企業年檢免審制度,從經營性房地產項目等土地出讓金中提取工業用地成本調節資金,專項用于調節降低工業園區工業項目用地的地價和企業基礎設施建設補助等,努力降低企業用地成本。
4個月前,南安市政府將“南安市裝備制造業技術培訓中心”牌匾授予南安職業中專學校。“正嘗試合作辦學、共建班級、短期培訓三種方式,著手把培訓中心作為一個實體運作起來。”學校負責人告訴記者,學校還將嘗試“走出去”,破解本地生源瓶頸,為南安裝備制造業企業組織輸送更多的藍領工人。
向外引進高端智力。南安市政府還將與有關高校、科研院校簽訂福建省裝備制造業(南安)重點基地產學研技術聯盟合作協議。而與福州大學合作共建裝備制造業工業技術研究院也已經敲定,月底將組織10名專家對南安裝備制造業進行診斷,今后將在南安裝備制造業基地設立實習基地。
以智慧和執著,高樹機械裝備制造產業標桿。“十一五”收官在即,新的五年即將啟程。“按照年平均約28%的增幅,到2015年有望實現產值1000億元。”南安市政府有關負責人如是對記者說。
為進一步打響“福建省裝備制造業(南安)重點基地”品牌,南安市以建設“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為奮斗目標,力爭到2015年,把福建省裝備制造業(南安)重點基地建設成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以產業集聚為主要特征,以工業園區為主要載體,主導產業特色鮮明、水平和規模居全國領先地位,在產業升級、技術改造、自主創新、軍民結合、節能減排、效率效益、安全生產、區域品牌發展和人力資源充分利用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的千億產業集群。為此,南安市將沿著“12345”的工作主線做好以下工作,即力爭“十二五”期間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培育20家產值超10億元企業,建設3個國字號中心,高水平建設泉州(南安)濱江機械裝備制造基地、南安經濟開發區、南安官橋精密機械園、南安水頭石材機械與工藝制造基地等4個主要園區,做大做強精密機械、水暖器材與閥門、工程機械、建材機械、汽車與工程機械零部件等5個重點產業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