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五金集散地分為五金工具市場、日用五金市場、建筑裝飾類五金市場以及零配件市場四種類型。五金企業所在地開始向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山東等市場經濟發育較早的地區集中,地方政府也逐漸認識到特色產業的發展有利于政府增加財政收入,有利于產業的結構優化,有利于當地居民的就業與增加收入,有利于區域經濟的良性發展。
于是1996年,授予江蘇省張家港市大新鎮“五金之鎮”的榮譽稱號。隨后在1997年,又授予浙江省永康市“五金之鄉”榮譽稱號。2001年,又分別對四個地區授牌,它們是中國(溫州)金屬外殼打火機生產基地、中國(溫州)剃須刀生產基地、中國五金制品(余姚)生產基地和中國絲網產業基地(安平)。2002年,分別對五個地區進行授牌,它們分別是中國五金制品協會產業基地(小欖)、中國(水口)水龍頭生產基地、中國鎖都(溫州)、中國拉鏈之鄉(橋頭)和中國鈕扣之都(橋頭)。2003年,又對三個地區授牌,它們分別是中國不銹鋼制品生產基地(新會)、中國出口工具生產基地(金華)和中國閥門之都(玉環)。目前,全國共有15個五金特色產業基地。而這些產業基地出色的帶動了當地五金業的發展,圍繞基地周邊形成了五金集散地。浙江的永康集散地就被稱為“五金之鄉”,而廣東也即將成為世界的模具生產中心。目前,在深圳周邊及珠江三角地區聚集了6000多家模具企業,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
隨著國家的支持與扶持,我國五金流通渠道(五金集散地)漸三級分化,從專業市場的功能檔次上區劃分析,可分為三類:一類是“街場結合”或稱“一代市場”,以街為主的市場,約占總量的30%;另一類是“場的市場”或稱“二代市場”,以賣場為主,獨立商鋪為輔的市場,約占總量的45%;再一類是“城的市場”或稱“三代市場”,以獨立商鋪為主,賣場為輔,配套服務設施齊備,功能齊全的市場,約占總量的25%。其次,從商品流轉上區劃分析,可分為二類:一類是“產地型市場”,約占總量的10%;另一類是“銷地型市場”,約占總量的90%,其中2/3集中在中國東部及一線城市。再次,從市場經營門類主體上區劃分析,可分為二類:一類是“專業型市場”,大多在產業基地,約占總量的15%;另一類是“綜合型市場”,約占總量的85%。最后,從市場的輻射功能上區劃分析,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城市型市場”,約占總量的70%;另一類是“區域型市場”,約占總量的20%;再一類就是“全國型市場”(實際上均具有一定的國際性),也大多在產業基地或主產地,約占總量的10%。
目前國內五金較成型的五金集散地,主要有五洲國際裝飾城、天津中國北方五金城、成都金府五金機電城、揚州國際五金城、朝龍五金機電市場、天龍五金城、富華五金城、珠江五金城、濟南國際五金城、蔚藍國際機電廣場、香港街·八達五金城、凱里隆豐五金批發市場、潤德國際五金機電城、昆山國際模具五金城、以及中國國際緊固件五金城等。
雖然國內五金專業市場發展逐年壯大,五金制品集散地發展還是有待規范,市場化運作模式有待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