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向來盛產隱形冠軍,從德國學者西蒙的調 查,就2005年的統計,德國已經有超過1200多家企業占據了所在行業的領先地位,平均的銷售額是3.26億歐元。在中國09年模具總銷售額接近1000 億元,相比2008年950億元人民幣略有增長。但平均到30萬家模具生產廠,平均銷售額遠低于德國。差別之大,是因為我們缺乏隱形冠軍還是技術不足導 致?這次圍繞隱形冠軍的話題來談論國內模具,很多值得我們去探討。
一、剖析差距
模具產業作為工業生產的基礎,是高附 加值的產業,平均利潤率在30%以上。汽車、電子、電機、電器、儀器、儀表、家電、通訊和軍工等產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相對于歐 美等市場,中國的模具行業處于調整發展的階段,在風光的數值下面隱含了一些問題:
1、銷售額處于低位 上市企業仍屬少數
據 06年統計,模具生產廠、點達到了約3萬家,(這個數據一直都沒有權威機構去更新,也反映了目前模具行業配套的數據服務不成熟),如果到09年保持不 變,09年銷售額為1000多個億,平均每家工廠銷售330多萬,這樣的銷售額相對而言還是較低的。從上市公司來看,只有少數的幾個。銅陵三佳模具主要產 品為集成電路封裝模具、化學材料和塑料異性材擠出模具,其中集成電路封裝模具國內市場占有率15%以上,居全國第一,而塑料異性材擠出模具也在國內市場占有30% 以上,居全國第一。08年總收入為2.1億元。廣東巨輪模具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同時具備子午線輪胎模具兩種結構、兩種工藝、兩種材質花紋圈的制造技術和首 家采用全電火花加工工藝的汽車子午線輪胎模具公司,行業規模居國內首位。成飛集成國內四大汽車覆蓋件模具企業之一,率先將最先進的高速銑削技 術應用于汽車模具生產,在模具制造質量上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香港方面,包攬了東芝OA系統70%的零部件模具加工的億和控股,09年的利潤為2.5億 元。相對而言,銷售額與模具的產值還有一定的差距,要把產值大部分轉化為企業的銷售額,才能給企業帶來更豐厚的利潤。
2、行業細分不夠 明確
隱形冠軍的企業的市場策略是專注于某一個細節的市場,不斷地往深度發展,最終占據大部分(多數超過半數)的市場份額。然而是模具這 樣一個基礎行業能否實現?模具市場空間往往是決定于服務的對象,像汽車行業、家電行業、船舶行業以及新興的電子工業、醫療行業等,涉及的零件部件百種千 樣,縱觀國內的模具企業,很難有哪一家企業可以在某一個領域獨領風騷。國內很多廠家的模具還屬于自產自用,出口類型主要是集中在珠三角的港臺企業為主。大 部分企業有其制造的偏重,基本上什么行業都有涉及,處于加工的階段。企業未能成就品牌效應,從而導致黃巖、深圳、東莞是模具重鎮很出名,但具體到哪家企業 就難以知曉。
3、發展時間長,積累客戶與品牌不足以影響市場
參照歐洲眾多突出的隱形冠軍,他們的平均年銷售額已經超 過了10億歐元,有的還已經超過30億歐元,他們的發展歷程從開始到占據一個市場的統治地位大概需要21.6年,相對而言中國的模具企業年輕。然而隨著全 球化的演進與中國市場的紅火,中國模具企業的崛起的步伐相對快些還是慢些呢?這需要行業規范化,市場的規范化,更重要的是企業自身能另辟蹊徑,找到適合自 身的藍海。
二、未來的市場策略
中國消費能力的提升必將進一步刺激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未來的發展如果單純以提高技術和 提升質量未免過于籠統。即便是技術的創新也需要的一個明確的定位,這與公司真正的市場策略一致的。問過一些模具廠家的主管,他們都表示在模具行業內的專利 還是較少的,中國的模具水平還相對較低。這也反映了企業發展的基礎是定位。
1、建立品牌從專業開始
就目前而言,廣為 人知的模具品牌不多。大家都熟知黃巖、深圳、東莞是模具制造的重鎮,但要數出其中幾家知名的不多。現在全國已有十來個具有相當規模的模具城、模具園區、積 聚生產基地等,正在建設、籌建或規劃的還有十多個,但要真正落實到企業品牌身上才算正確的走向。就如模具軟件是Solidwork 還是UX還是Cimatron,其實都可以達到設計、仿真的目標,然而每個品牌都有其特性,正是這些特性讓客戶覺得值得依賴。模具企業也一樣。大可以像富 士康一樣“只做世界500強的代工”,或者像巨輪模具獨霸子午線輪胎模具領域。模具涉及的行業廣且大,在每個產品的質量都卓越固然讓人信服,但在某一個細 小的產品上占據了統領地位更有利。
2、創新來自精確的定位
創新如果單純以提高技術和提升質量,就過于籠統了。大多數 的模具廠家買回來了加工中心,買回來了鋼材及模具配件,按照客戶來料進行加工并組裝成模具,試問這個過程能有怎樣的突破呢?確實很難。還有大多數模具廠基 本什么都能夠生產,不管汽車、家用還是電子產品,只要有圖紙都不會拒絕,這樣也讓企業沒有時間再下注于創新?甚至應該從哪方面創新也難以適從。一些模具企 業表示,目前業內的專利大部分還是集中在技術上而非產品上,像模具制造廠而言是創新很難。隱形冠軍的企業的市場策略是專注于某一個細節的市場,不斷地往深 度發展,最終占據大部分(多數超過半數)的市場份額。模具市場空間往往是決定于服務的對象,像汽車行業、家電行業、船舶行業以及新興的電子工業、醫療行業 等,涉及的零件部件百種千樣,在模具這樣一個基礎行業能否實現真正的產品細化?很幸運的是有一些企業已經跨出了這一步,例如巨輪還有Mold-tech。 Mold-tech擁有上千種紋路,在塑料蝕紋領域具有超過半數的市場份額。真正對產品及市場能夠界定,才能明確企業的定位,專注于所擅長的,從歐美等中 小企業發展得到的佐證,也將獲取更大的利潤。不管是長尾理論還是藍海理論,指的無非都是產品細化的道理。
3、人才依然是決定的關鍵
年 初制造業的用工荒給了制造業當頭一棒,結合我們模具企業發展時間不長的因素綜合考慮,不難得出人才匱乏的瓶頸。相對于德國那些隱形冠軍數十年企業人員保持 穩定與規模,模具企業更應該拋棄以往依靠廣大普工創造量的做法,逐步培養從屬于自己的專業技術人才,真正提高企業的質。如何用人,如何培養人才是企業的一 個責任,同時也是對企業家們的一個挑戰。
在新的一年,中國的發展更加引人矚目了,汽車突破1000萬輛大關,國產大飛機即將成型,船舶 制造也居世界首位,世界最龐大的電子產品消費市場。這一切蘊含了機遇與挑戰,我們期待中國的模具行業能更快更好地進步,培養出一批在核心技術上獨領風騷的 品牌企業,讓中國制造在質與量上同樣讓世界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