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從陜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了解到,上半年陜西省石油和化工行業在保持高速平穩運行的同時,調結構、轉方式亮點紛呈: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淘汰落后產能進程提速,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產業鏈不斷延長。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6月,陜西石油和化工行業除鹽酸、純堿等個別品種外,其余產品產量同比均呈現增長,全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021.45億元,同比增長43.27%,這個速度在全國處于領先位置。陜西省石化工業協會會長胡海峰告訴記者,陜西省石化行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調結構、轉方式也取得了明顯成效。
產品結構不斷優化。上半年榆林卓越能源化工公司15萬噸/年冰醋酸和陜化集團3萬噸/年1,4-丁二醇新項目相繼投產,最近延長石油集團橡膠公司60萬套/年子午輪胎生產線又全線貫通,這些都是填補陜西省空白的化工新產品。
具有開創性的新型煤化工技術不斷開發成功。如新一代甲醇制低碳烯烴技術、榆林中低溫煤焦油制清潔燃料技術上個月相繼通過成果鑒定;陜西省與美國、荷蘭開展的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利用技術國際合作項目也已啟動。
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加快建設,比如世界單體最大、產業鏈最長的神華陶氏榆林循環經濟煤炭綜合利用項目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被聯合國確定為清潔煤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的延長石油靖邊化工綜合利用產業示范園正在建設;陜西第一個以二氧化碳為原料的精細化工項目——榆林云化綠能公司碳酸二甲酯生產等項目推進實施。
采取強硬措施淘汰落后產能。陜西省在去年超額完成節能目標的基礎上,今年要繼續淘汰落后產能834.48萬噸,涉及電石、焦炭、造紙等多個行業,年節能32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硫5萬噸。
同時,陜西工業經濟區域結構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多元化發展格局正在形成,通過加快培育光伏發電、風電、生物質能等優勢產業,實現能源化工和非能源化工協調發展;銅川市作為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將重點培育現代建材、裝備制造、材料加工和生物醫藥等四大接續支柱產業,加快推進產業升級轉型;陜南地區重點圍繞生物制藥、新材料、油氣化工等優勢,打造十大循環經濟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