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沁新信心滿懷:公司以“保市場、保生產、保技改”應對金融危機,實現企業平穩過冬、穩定增長、持續發展。事實證明,他做到了,“中信重工現象”成為2009年裝備制造業的一段佳話。
一年后的今天,面對后金融危機時代重機行業的料峭春寒,以及國家針對水泥、鋼鐵、風電、多晶硅等多個偏熱行業出臺的限制政策,任沁新依然信念堅定:中信重工要通過自主創新實施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開發高端低碳節能技術裝備,推動我國基礎行業加快淘汰落后生產力步伐,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在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國家重點工程將是一個加速器。為此,他建議:“要給裝備制造業一個轉型升級的平臺。”
加快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
2009年,面對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下國內外市場和發展環境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憑借準確的判斷決策和積極應對,中信重工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企業經濟規模歷史性突破100億元、市場競爭力日益增強、員工收入持續增長,企業提前實現“十一五”規劃經營目標。
2010年,如何實現轉型升級、起跳高端,進而助推我國工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成為擺在裝備制造企業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作為一名有責任感的企業家,任沁新深感肩負的歷史重任:要振興裝備業,就必須加快裝備制造業的全面轉型升級。
為此,他提出了轉型升級的五大路徑:第一,發展戰略轉型。中信重工將自己的發展戰略定位于“高端技術、高端產品、高端客戶、高端市場”四個高端。圍繞高端,逐步實現由“投資型”增長模式向“效益型”增長模式轉變;由“內銷型”市場格局向“全球化”市場格局轉變;由“加工制造增值”為導向向“技術服務增值”為導向轉變;從“傳統組織結構”向“優化的組織結構”轉變。重點實施戰略體系布局、研發體系布局、國際化營銷體系布局、核心制造體系布局、客戶服務體系布局。構筑大型化、重型化、集成化、成套化、低碳化的產業發展的格局。
第二,研發體系轉型。要打破我國裝備制造業普遍存在的工程、產品、工藝互相分離的狀況,構建全新的技術創新體系,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和水平。
第三,制造體系轉型。近幾年來中信重工持續推進技術改造,2009年更是抓住金融危機造成的低成本擴張機遇,加快實施以全球惟一、世界最大最先進的18500噸自由鍛造油壓機為核心的“新重機”工程,旨在通過一系列大規模、高起點的技術改造,構建一個包括冶煉、鑄造、鍛造、熱處理、機加工在內的全新的高端制造工藝體系,以形成不可替代的核心制造優勢,有效帶動企業新一輪產品結構的調整。
第四,市場體系轉型。裝備制造業要注重統籌國內外兩個市場,有效利用兩種資源,緊緊抓住全球倡導低碳經濟帶來的市場機遇,把企業做大做強、實現振興目標。
第五,產品體系轉型。面對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企業家要肩負自己的社會責任,以創新引領市場、創造需求,以綠色思維開發高端節能減排技術裝備,迎接低碳時代的到來,從而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同時也為企業自身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
呼吁國產首臺套政策扶持
任沁新認為,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核心是產業升級,著力提高產業的生產效率和附加值。即通過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為國民經濟基礎行業提供低碳技術裝備,從而助推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目前,中信重工立足低碳經濟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發展理念,推出了一系列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節能減排、安全可靠的重大技術和裝備。在清潔能源領域,余熱發電技術的推廣應用,使活性石灰、褐煤提質、尾礦處理、礦渣處理、城市垃圾利用等資源綜合循環利用取得重大突破;在高效節能領域,中信重工開發出高壓輥磨機、原料輥磨機、大型輥壓機、原料立磨等一大批高效節能產品并投入使用;在重大裝備領域,其大型采礦、大型選礦、大型千米深井礦、大型露天礦破碎站、大型硬巖豎井鉆機等機電液一體化高性能新產品的優勢明顯;在關鍵基礎件領域,高端基礎類鑄鍛件市場開拓成效顯著。
中信重工研制的低碳經濟重大技術裝備在我國礦山、水泥、冶金、有色等基礎領域的廣泛應用,對淘汰落后產能、升級行業水平和助推我國工業經濟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揮了積極作用。
可以看出,中信重工所做的,就是一方面把現有的優勢產品產業鏈盡量向兩端延伸,通過加強研發、設計、采購、品牌、服務等環節提高產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則是依靠技術創新打造低碳技術裝備產業板塊形成新的增長極。
“在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國家重點工程將是一個加速器。”為此,任沁新建議,要給裝備制造業一個轉型升級的平臺,即國家重點工程的依托支持。沒有重點工程這個依托平臺就不可能有裝備制造業升級。因此國家重點工程要鼓勵使用國產首臺(套)裝備,提高重點關鍵裝備的國產化比例。同時,通過制度設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使用國產首臺(套)裝備的風險補償機制,以金融、稅收等多種手段鼓勵創新和使用國產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
相關報道: 中信重工大型高壓輥磨機挺進金屬礦山市場
由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的、國內首臺用于金屬礦山的高壓輥磨機合同日前成功簽訂。這不僅標志著中信重工高壓輥磨機技術研究水平及市場開拓取得歷史性突破,而且該設備的推廣應用將給我國礦山破碎作業帶來一場新的革命。
中信重工此次簽訂的GM140―60高壓輥磨機,將用在遼寧罕王集團景佳鐵礦上,實現高壓輥磨機在礦山行業的拓展應用,從而為推動礦山行業工藝革命發揮積極作用。
與目前國內礦山采用的工藝和設備相比,中信重工用于礦山行業的高壓輥磨機,不僅破碎粉磨效果好,將1毫米以下細粉含量提高40%~50%,而且高效節能,可使整個系統提產30%~40%,破碎后入磨物料磨礦功耗降到15千瓦時每噸。
據中信重工礦研院破碎所負責人介紹,GM140―60高壓輥磨機是根據用戶需求,依托中信重工礦山重型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經過實驗室試驗、物料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后,結合用戶生產線進行設備設計選型的,是專門為用戶量身打造的產品。目前,該設備的正式設計工作已經全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