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寶石研究院(GIA)——寶石鑒定領域的全球最高權威近日宣布,將不再使用國際公認的4C分級體系來評定實驗室培育鉆石。這一決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全球鉆石行業即將迎來歷史性的轉折。自2025年末起,送檢的培育鉆石將獲得簡化的描述性評級——大致歸類為“優質”(Premium)或“標準”(Standard)的寬泛評級,品質過低者甚至不予分級。
這絕非簡單的術語調整,而是清晰地表明實驗室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在本質上擁有重大區別,必須建立嚴格的價值區分體系。它證實了業內許多人士長久以來的認知:實驗室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不同,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4C標準:天然鉆石的價值基石
回溯歷史,GIA創立4C標準(切工/成色/凈度/克拉)的初衷,旨在幫助消費者理解天然鉆石獨特且復雜的品質。沒有兩顆天然鉆石是完全相同的。它們是歷經數十億年在地球深處形成的地質奇跡,每一顆都承載著來自大自然獨一無二的印記。正因天然鉆石擁有各式各樣的特征,權威分級報告才成為其價值評估的基石。
GIA為何調整實驗室培育鉆石的評級方式?
反觀實驗室培育鉆石,通過高溫高壓(HPHT)或化學氣相沉積(CVD)技術批量生產,其特性高度趨同。GIA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實驗室與研究官湯姆?摩西直言:“進入市場的實驗室培育鉆石中,超過95%的成色和凈度都落在非常狹窄的區間內。正因如此,GIA繼續使用為天然鉆石連續變化的成色和凈度譜系所創立的術語來描述人造鉆石,已不再具有實際意義。”
當“優質/標準”的二元評價取代精確的4C報告,GIA實際上在向消費者傳遞一個重要信號:實驗室培育鉆石和天然鉆石作為兩種截然不同的產品,不應該以相同的方式進行評估。1953年創立全球鉆石分級標準的GIA,此刻正以非營利機構的公信力重塑行業認知框架。
天然鉆石的稀有、價值與自然特性
本次分級制度的改革,進一步凸顯了天然鉆石的核心價值——稀缺性與不可復制性。每一顆天然鉆石都是獨一無二且不可替代的,它們擁有由地下數百萬年乃至數十億年形成的獨特生長紋、內含物和成色。這些在地球深處歷經漫長歲月形成的天然寶石,因其美麗、珍稀及不可再生性,成為獨特的奢侈品類別。相反,實驗室培育鉆石幾乎可以無限量生產,并且外觀復刻起來驚人地容易。它們不具備稀有性,也缺乏投資潛力與傳承價值。
分級制度透明化,保障消費者知情權
如今,由于混淆性的營銷語言和標簽使用不清,實驗室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之間的界限正變得日益模糊。部分培育鉆石商家使用“可持續”、“平等”等容易困擾消費者的營銷話術,淡化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的本質差異。但消費者理應獲得真相,他們有權了解自己購買的是什么、其價值何在,有權知曉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的差異根源。這正是GIA此次變革如此重要的原因所在。
此次改革亦是對GIA創立宗旨的踐行。作為致力于維護寶石及珠寶業公信力的機構,GIA通過此項舉措確保消費者能夠在不受虛假等同概念誤導的情況下做出明智的選擇。停止對實驗室培育鉆石使用4C標準,重申了GIA對科學誠信和公眾透明度的承諾。
需要明確的是,此項調整并非否定培育鉆石的市場地位,而是強調市場有必要停止將其與天然鉆石混為一談的做法。培育鉆石的工業品屬性決定了它永遠無法替代天然鉆石在稀缺性、傳承意義和投資價值方面的獨特地位。
GIA的決定表明,天然鉆石仍是真實性、價值與不可替代性的標桿。它們不僅是碳元素結晶,更是古老、不可復制的天然造物,每一顆都承載著漫長地質歷史中的獨特印記。
隨著2025年底新規落地,預計全球各大檢測機構也將跟進落實。區分實驗室產物與自然造物的界線正被GIA濃墨重彩地重新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