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介紹
隨著高功率電子設備和高度集成的半導體芯片的快速發(fā)展,電子元件的功率密度急劇上升,由此產生的熱管理挑戰(zhàn)對電子設備的正常運行產生了重大影響,甚至可能縮短其使用壽命。為了解決這些散熱問題,高性能的導熱界面材料(TIMs)在熱管理中至關重要。傳統(tǒng)的TIMs通常由填充有高導熱性微粒的聚合物基體組成。然而,聚合物基體的固有熱導率非常低,從而限制了在高熱通量應用中的效果。因此,開發(fā)高性能的TIMs已成為迫切需求。與傳統(tǒng)的基于聚合物的TIMs(<0.2W/mK)相比,鎵基液態(tài)金屬(15-39W/mK)的熱導率明顯更高,這使它們成為下一代TIMs的有希望的候選者。然而,液態(tài)金屬在實際封裝應用中存在泄漏風險,為電子設備表面的應用帶來了挑戰(zhàn)。
2、成果掠影
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林正得、薛晨團隊聯(lián)合浙江工業(yè)大學胡曉君團隊,通過機械混合EGaInSn與表面金屬化的金剛石微粒(涂有Cr/Cu雙層)制備了液態(tài)金屬復合材料。團隊首先在金剛石微粒表面涂覆一層薄薄的鉻層,然后通過磁控濺射結合流化床技術,在其外部包覆一層銅,形成表面金屬化的金剛石顆粒(SMDP)。通過機械混合EGaInSn與表面金屬化的金剛石微粒(涂有Cr/Cu雙層)制備了液態(tài)金屬復合材料,并且還檢查了兩種不同粒徑組成的效應。在金剛石含量為50vol%(小/大顆粒:10/40vol%)的情況下,金剛石/液態(tài)金屬TIMs的熱導率為117.8±1.0 W/mK。TIM性能測試表明,該復合材料的冷卻效率比商業(yè)液態(tài)金屬產品高約1.9倍。研究成果以“Surface-metallized diamond/liquid metal composites through diamond size engineering as high-performance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為題發(fā)表在《Surfaces and Interfaces》期刊。
3、圖文導讀
圖1. (a) SMDP/LM復合材料的制備過程示意圖。(b) BDP和SMDP的照片。(c) EGaInSn基體的照片,(d) SMDP/LM復合材料的照片。(e) BDP和(f) SMDP的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圖像。(g) 低倍率和(h) 高倍率下SMDP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圖像,(i) 相應的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EDS)映射。(j) BDP/LM復合材料的SEM圖像,(k) 相應的EDS映射。
圖2. (a) 低倍率和 (b), (c) 高倍率下BDP/LM復合材料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圖像。含有金剛石含量為 (d) 40; (e) 50; (f) 60體積% (金剛石尺寸: 400 – 450 μm) 的L-SMDP/LM導熱界面材料(TIMs)的SEM圖像;(g) 示意說明在含有60體積%金剛石的復合材料中觀察到的孔洞和空隙。通過金剛石尺寸工程制備的m-SMDP/LM TIMs,金剛石含量為 (h) 50體積% (小/大: 10/40體積%) 和 (i) 52體積% (小/大: 12/40體積%)。
圖3. 我們的導熱界面材料(TIMs)的熱導率和熱擴散系數(shù)隨金剛石含量的變化:(a) 含有400 – 450 μm金剛石的L-SMDP/LM;(b) 固定大金剛石含量為40體積%且小金剛石含量可變的m-SMDP/LM(尺寸:200 – 250 μm)。(c) 在相同含量(50體積%)下,通過金剛石尺寸工程處理的BDP/LM和SMDP/LM之間的熱導率比較。(d) 通過金剛石尺寸工程實現(xiàn)的SMDP/LM優(yōu)越的傳熱能力的機制。(e) 熱導率的環(huán)境溫度依賴性以及(f) 我們TIMs的優(yōu)異熱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傳熱性能測試:(g) 測量配置;(h) 紅外圖像隨加熱時間的變化;(i) 相應的表面溫度演變。
圖4. (a) 用于評估我們的m-SMDP/LM導熱界面材料(TIM)性能的示意圖,(b) 在30W輸入功率下加熱器表面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函數(shù),(c) 達到穩(wěn)態(tài)時加熱器表面溫度隨不同輸入功率變化的函數(shù),以及(d) 加熱/冷卻測試中的熱震穩(wěn)定性。
圖5. (a) LED燈散熱配置的示意圖,(b) 紅外圖像,以及(c) LED燈表面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函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