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科學家成功合成高質量六方金剛石塊材,不僅終結了半個多世紀以來,六方鉆石能否獨立存在的爭議,還將其尺寸由納米級提升到毫米級。這一成果甚至帶動相關股市板塊一度暴漲。那么“六方金剛石”與我們熟知的立方金剛石到底有什么不同,本文將從結構、性質、形成機制和應用領域等方面,揭開這對“碳兄弟”的神秘面紗。
晶體結構:原子堆疊的幾何密碼
1.立方金剛石(Diamond)
立方金剛石屬于立方晶系,晶格常數在常溫常壓下為0.356~0.357nm,這一常數在常壓和室溫下保持穩定。晶體結構可以視為由許多重復的立方晶胞組成,每個晶胞都呈現出面心立方的原子分布。在晶胞內部,四個原子分別與一個頂角的原子和三個相鄰面心的原子保持等距,通過共價鍵相連結,從而形成了正四面體的結構特點,鍵角為109°28‘,形成三維網狀共價鍵。這種高度對稱的排列方式賦予了立方金剛石極佳的穩定性。
2.六方金剛石(Lonsdaleite,又稱藍絲黛爾石)
六方金剛石屬于六方晶系,晶格常數a=b=0.252nm,c軸長度為0.412nm。其結構類似于纖鋅礦(如氮化硼)。碳原子以六方密堆積方式排列,層與層之間交替錯位,形成類似蜂窩狀的二維層狀結構,再通過共價鍵垂直連接。這種排列方式導致其對稱性低于立方結構。
物理與化學性質:細微差異決定性能分別
1、硬度:
立方金剛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在莫氏硬度標準中獨占鰲頭。
六方金剛石雖然結構穩定性比立方金剛石差,但其硬度卻更高。理論預測和實驗研究均表明,六方金剛石的單軸抗壓強度、單軸抗拉強度和壓痕強度均顯著優于立方金剛石。例如,六方金剛石的最大抗壓強度比立方金剛石高出33.4%,而壓痕強度更是達到152 GPa,較立方金剛石提升了58%。中國科學家成功合成的高質量六方金剛石塊材,其維氏硬度高達155±9 GPa,超過天然金剛石40%以上。
2、熱穩定性:
立方金剛石在常溫常壓下處于亞穩態,達到一定的誘導條件(如高溫)會轉變成穩態的石墨。
六方金剛石在真空環境下的熱穩定性可達1100℃,優于納米金剛石的900℃。
3、光學性質:
立方金剛石具有高折射率和強色散性能,賦予了其獨特的五彩繽紛閃光效果。
六方金剛石具有軸正光性和雙折射性,折射率范圍為2.11~2.12。
形成條件:天外來客vs 實驗室奇跡
1、立方金剛石:
自然界中形成于地球深部(地幔約150公里以下),需高溫(900–1400℃)高壓(4.5–6 GPa)環境。也可通過高溫高壓和化學氣相沉積(CVD)法人工合成。
2、六方金剛石:
首次于1967年在隕石中被發現,故名“隕石鉆石”。它是石墨在隕石撞擊地球形成的高溫高壓條件下轉變而成的,但只有納米大小,且與隕石共生。某些隕石中的六方金剛石含量高達90%,被認為是太陽系早期星云中極端事件的“化石記錄”。
2025年2月,中國科學家成功合成高質量六方金剛石塊材,不僅終結了半個多世紀以來六方鉆石能否獨立存在的爭議,還將其尺寸由納米級提升到毫米級。這一突破性成果為純相六方金剛石的人工合成提供了有效途徑。
應用前景:從超硬刀具到量子技術
1.立方金剛石:
工業領域:切割工具、鉆頭涂層
電子器件:高熱導率散熱片、高壓半導體
光學應用:紅外窗口、激光元件
量子技術:氮-空位色心用于量子傳感
2.六方金剛石(潛在突破領域):
更耐磨的涂層材料
各向異性導電材料(如微型電極)
高壓科學研究的標定材料
科學意義:改寫碳材料家族圖譜
六方金剛石的存在挑戰了傳統認知——碳的穩定結構并非只有石墨和立方金剛石。科學家在實驗室合成純相六方金剛石塊體,證實其可在特定條件下穩定存在。這一成果不僅拓展了碳相圖,還為設計新型超硬材料提供了思路。
無論是歷經億萬年地質磨礪的立方金剛石,還是誕生于隕石撞擊瞬間的六方金剛石,它們都詮釋了碳元素的非凡可塑性。隨著合成技術的進步,這對“碳兄弟”或將在未來科技中攜手開辟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