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趙曉15日晚在深圳的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答謝認可雇主晚宴上稱我們還遠遠沒有走出危機,今年真正的危機仍是復蘇挑戰,通脹是虛假故事,現在人們對經濟過于樂觀情緒,會為經濟帶來反復。保八仍然是重要課題。
趙曉稱,去年經濟、股市、樓市均超乎預期走出V形反轉,這使得全國上下充滿樂觀。有些人甚至樂觀地認為今年經濟增長可能超出10%,甚至會過熱。在這種樂觀情緒主導下,很容易出現順周期的經濟調控政策,這將損害經濟。
他認為,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實際上就是“打左燈向右轉”。我們看到針對房地產的一系列調控政策還在出臺。其實房地產自身已經有調整要求。今年元月北京的房地產銷售已經比去年一季度的地產寒冬時的銷售還低。這說明市場已經在調整。今年投資下滑的幅度可能超出大家的想象。1997亞洲金融風暴后出現過二次探底,這次金融危機從目前情況看,出現二次探底的概率比1997年還大。今年經濟最困難的時間應在第三季度。
當下人們很關心通脹。趙曉認為,通脹將是今年最大的謊言。今年宏觀經濟政策最大的調控目標不應是通脹,更不是防過熱,而是如何保持經濟持續復蘇。今年真正的危機仍然是復蘇,保八仍然是重要課題。
趙曉提醒大家注意“通脹經濟學”已經到來。從上世紀30年代后,凱恩斯主義大行其道,各國政府紛紛采取積極財政政策干預經濟,全球幾乎沒有出現過大蕭條,美國甚至出現了連續十幾年的穩定增長。直到金融海嘯出現,人們才注意到了以克魯格曼為代表的“蕭條經濟學回歸”的觀點。
他認為,我們正處在通脹經濟學時代。首先人們喜歡泡沫,泡沫即奶酪,泡沫可以實現利益共謀。現在的經濟與過去傳統經濟有一個很大不同,即出現了一個超級機構或者公司,這就是政府。這個“公司”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生產貨幣。中國經濟過往的數據表明,貨幣投放每增長1%可拉動GDP增長0.38%,財政收入每增長1%,即可拉動GDP增長0.325%。貨幣經濟時代,貨幣供應的潮漲潮落影響著經濟的盛衰。人們會看到非蕭條將成為常態,通脹將成為常態。另外,各國政府親民,不會聽任經濟蕭條。中國去年經濟的增長70%由政府的貨幣政策和投資制造。對于投資者而言,不僅要對蕭條經濟學有認識,也要對通脹經濟學有認識。這樣才能學會與泡沫博弈。如果只按蕭條經濟學的理念投資,去年就會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