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9月23日電 (記者 戴夢嵐)“天然鉆石和培育鉆石賽道不同,消費人群不同,應該有不同的發展路線。”“九月香港珠寶首飾展覽會”22日閉幕,上海鉆石交易所總裁林強參加展會期間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天然鉆石和培育鉆石是“橋歸橋、路歸路”的關系,可以并行發展。
天然鉆石需要在地下數百公里深的高溫高壓環境中,歷經上億年才能形成。培育鉆石是以天然鉆石或石墨粉為原料,在人工模擬的鉆石生長環境中,通過特定技術生產。鉆石行業內對此有個比喻:“培育鉆石相當于冰箱里的冰,天然鉆石相當于河里的冰。”由于成色相當、價格更低,培育鉆石近年來逐漸受捧。
談及市場上關于培育鉆石對天然鉆石形成沖擊的討論,林強認為這種沖擊并不存在。“兩種商品在概念上有本質區別:一種是經過幾億年形成的珍稀寶石,一種是人工生產的工業品。”他說,對從事鉆石行業管理工作的人而言,要做的是主動把兩類商品分開,從而讓消費者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購買什么樣的商品。
作為中國內地唯一的鉆石進出口交易平臺負責人,林強認為,要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目前鉆石市場低迷的現狀,鉆石作為商品,價格、需求隨著經濟環境出現波動,是正常的。業內人士普遍預計,明年市場復蘇的希望較大。他說,在這個時候,要靜下來,把預判做得更好,讓行業更健康地發展。
去年香港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后,林強已多次來香港參加行業展會活動。此次在港期間,他代表上海鉆石交易所與天然鉆石協會達成戰略合作,并同香港鉆石總會負責人交流。他表示,香港是國家面向世界的窗口,是國際鉆石珠寶行業的橋頭堡、風向標,未來滬港兩地鉆石珠寶業還有更廣闊的合作交流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