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推動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優化組合和更新躍升,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生產力。
——摘自《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近日,記者從多部門獲悉,今年以來,我市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1%,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3%,經濟發展新動能、新方式、新引擎不斷壯大。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今年,我市先后出臺《關于打造科技創新強市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激勵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等文件,進一步完善了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新進展,去年,全市獲批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6家,創歷年新高,全市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182家。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實現新突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71.3%。科技成果轉化取得新成效,河南省力量鉆石股份有限公司和商丘美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兩項案例成功入選“河南省十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優秀典型案例”。
聚焦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我市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提質。制鞋產業實現單個企業生產到全鏈條配套、單純鞋業加工到自主品牌研發創新的重大轉變。制冷裝備產業通過引進冷熱聯供和新能源裝備項目、制冷壓縮機生產線項目、氣凝膠等新型隔熱材料生產項目,推動產業加速進入中高端、成為關鍵環。食品產業強化與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政產學研合作,以科技賦能助力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
圍繞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四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我市進一步強化延鏈補鏈強鏈,推動新興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五鏈”深度耦合,把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戰略新引擎、新支柱、新主導。目前,我市超硬材料產業集群已成為河南省構建超硬材料鏈條中的關鍵一環,培育形成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具有“焊裝、涂裝、總裝”三大工藝完整產業鏈和完整自主知識產權。
圍繞“優中培精、有中育新、無中生有”三大路徑,我市前瞻布局未來產業,重點培育了前沿新材料、生命健康、氫能與儲能、元宇宙等未來產業。我市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未來產業重點布局的碳基新材料產業基地和生命健康產業基地,位于商丘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省級前沿新材料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順利推進中,商丘北航星空創新園今年成功創建省大數據產業示范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