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SNEC光伏展期間,與會的行業大佬一致認為,雖然中國光伏行業正處在重要轉換期,但“下一個‘光伏’還在光伏”。
6月11日至15日,第十七屆(2024)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大會暨展覽會(下稱“上海SNEC光伏展”)在國家會展中心順利召開。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盛會,上海SNEC光伏展素有“光伏兩會”“光伏奧斯卡”之稱,也被稱作“全球光伏T臺秀”。
《國際金融報》記者從主辦方處獲悉,繼連續16年在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辦展后,今年的舉辦地首次搬遷至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本次展覽面積超過38萬平方米,全球超過3600家企業參展,展出內容涵蓋了光伏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業內人士認為,展覽場地擴容、展出品的多樣化以及參展人數的增加都從側面折射出——光伏行業在快速擴容。
作為行業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多年來,上海SNEC光伏展記錄了行業的興衰交替。去年以來,光伏行業全產業鏈因無序擴產、惡性競爭,出現“降價潮”,再加上歐美制裁措施,許多企業面臨被淘汰的風險,即便是龍頭企業也遭遇業績變臉的危機。在今年的開幕式上,行業大佬一致認為,雖然中國光伏行業正處在重要轉換期,但“下一個‘光伏’還在光伏”,要想破除當前存在的亂象,必須從技術、政策和市場環境等方面樹立新的發展理念,構建新的發展格局。
多條技術路線正面交鋒
“下一個‘光伏’還在光伏,它將不是產能的重復工廠,而是創新策源地、技術加速器、生態融合的熱帶雨林?!本Э颇茉炊麻L李仙德在展會前發文表示。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也堅持認為,要破解行業內卷,創新是唯一出路。
在本屆上海SNEC光伏展上,各技術流派掌門人紛紛亮出“獨門絕技”,關于下一代光伏主流技術的爭奪戰硝煙再起。
晶科能源聚焦N型產品,舉辦了N型組件發布會以及海豚工商業儲能產品發布會。2023年以來,晶科能源積極應對行業周期波動下的激烈競爭,以絕對領先的N型技術和全球化品牌渠道優勢,重回行業組件出貨榜首;并在先進產能、供應鏈布局、新興業務拓展方面屢有斬獲。今年一季度,晶科能源實現營收230.8億元,歸母凈利潤11.76億元。公司出貨21.9GW,同比增長51.9%,僅組件就達到19.99GW。
天合光能展出了全場景應用的至尊N型720W組件、至尊N型625W系列組件和至尊N型455W組件。近日,天合光能光伏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宣布,其自主研發的210+N型工業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i-TOPCon)光伏組件,經權威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TUV南德認證,最高輸出功率達740.6W,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隆基綠能將重點放在了背接觸電池(BC)技術上,該公司在6月13日上午的BC全場景發布會上表示,將帶來更具價值的新產品、更具前瞻性的科技創新成果。愛旭股份也發布了新一代N型全背接觸(ABC)組件,重磅推出了基于金屬銅涂布開發的終極焊接技術無主柵(OBB)技術,成為全BC路線中首創OBB技術的先行企業。
盡管TOPCon仍是主流,但如鈣鈦礦、異質結(HJT)等新興技術也在展會上亮相,且布局者不在少數。
國家電投集團光伏技術首席科學家、國電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王偉就銅柵線異質結電池技術(C-HJT)進行了講解。他表示,銅柵異質結電池較銀柵具有儲量高、冶煉難度低、價格低、柵線電阻率低等優勢。銅柵組件發電量實證驗證顯示,以2023年屋頂發電量為準,全年銅柵單瓦發電量高于銀柵,且平均增益1.98%。
據其預測,未來6年中,HJT將逐步與TOPCon勢均力敵,銀包銅、電鍍銅電極將逐漸取代低溫銀漿電極,銅電極技術市場份額也將逐漸增加。
AI將加速席卷光伏行業
今年以來,美股市場上關于“AI利好光伏”的聲音不斷。在本屆上海SNEC光伏展上,來自政府、產學研等各界專家也就“如何應用人工智能和行業大模型,對新型電力系統、設備、元件和軟件進行研究”等主題展開熱烈討論。
站在光伏行業發展邁向20周年的節點上,如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如何推動能源數智化賦能新型工業化,促進“雙碳”目標加速實現?
行業人士認為,光伏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性行業之一,其戰略地位日漸凸顯。雖然光伏發電逐步實現平價上網,在能源結構占比中不斷提高,但光伏發電的間歇性、波動性等特點正在制約其進一步發展,這也決定了未來儲能系統將成為發電和用電的核心和樞紐。同時,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尤其是ChatGPT爆發出的驚人潛力,將進一步加速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
人工智能技術已經與光伏碰出了火花。在“光儲系統解決方案與集成技術”主題論壇上,上海思格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全球銷售副總裁馬銳發表了關于“云生新智慧,光儲新勢能”的主題演講。據悉,該公司去年推出了全球首個五合一光儲充一體機SigenStor,這一系統采用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集成了最新一代的GPT-4模型。該公司也成為業界首個將該先進技術應用于能源領域的企業,重新定義了行業標桿。
全面出海是必選項
全面出海,無疑是中國光伏走向未來的必經之路。行業內一致認為,即便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趨勢,但“走出去”依然有機會。
就在上海SNEC光伏展舉辦前,美國正式對東南亞四國光伏產品發起新一輪雙反調查,以致中國光伏企業在東南亞的工廠迎來新挑戰。
但光伏出海目的地不止一處。根據主辦方透露,此次展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海外采買的觀眾,德國、西班牙、韓國、日本、印度、馬來西亞、阿根廷、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沙特阿拉伯等國家前來尋找合作機會。
據悉,中東地區正成為我國光伏行業“走出去”的新熱點。2023年以來,協鑫科技、TCL中環、天合光能等光伏企業紛紛宣布中東投資計劃,規劃產能涉及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和輔材等。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此前統計,2022年新增的GW級市場主要以歐洲國家為主,而到了2023年,GW級市場從26個增加到32個,尤其是阿聯酋、沙特阿拉伯等中東國家增多。
英富林咨詢(Infolink Consulting)數據顯示,2023年,中東光伏需求約為20.5GW至23.6GW,以土耳其、沙特、阿聯酋為首的市場光伏需求量大幅增加。
在“全球光伏前沿技術大會”主題論壇上,世界太陽能頂尖科學家和行業技術專家,也對光伏產業技術未來發展路線進行了熱烈探討。
國際能源署高級分析師海米·巴哈爾(Heymi Bahar)圍繞全球清潔能源市場發展進行了主題分享。他指出,全球光伏市場正以空前的速度增長,到202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將超過3500GW,其中約71%將來自光伏。在談到中國在全球光伏市場中的核心地位時,他強調,“沒有中國,就沒有全球光伏市場。”
海米·巴哈爾表示,“中國一體化制造商的組件制造成本僅為美國和歐洲制造商的約三分之一,使中國在光伏產品的制造和投資上具備巨大優勢?!鳖A計在未來五年內,中國將繼續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及光伏領域發揮引領作用。
當前,光伏發電已在許多國家成為成本最低的發電方式,并在千兆瓦級生產、智能激勵和技術創新的推動下,成為電力供應中快速增長的部分。德國工程科學院院士艾克·韋伯(Eicke R.Weber)預測稱,全球光伏裝機容量將繼續快速增長,從目前的500GW/年增長到2030年前的1TW/年,后續可能會達到3TW/年,將是目前產能的6倍。
在追求晶硅電池29.56%極限轉換效率問題上,有著“太陽能之父”之稱的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馬丁·格林(Martin Green)在論壇上表示,硅基太陽能電池裝置效率達到25%已經實現,但單獨使用硅材料時,電池單元轉換效率將存在極限,只能達到29%。如果在硅基鈍化發射器和后部接觸(PERC)電池頂部疊加薄膜太陽能電池,堆疊一個電池能將硅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從25%提升至35%,堆疊兩個電池則可以提升效率至40%以上。6月12日,愛旭股份打造的全新一代ABC組件“滿屏”組件正式發布,其最高功率達700W,轉換效率突破25%,再創組件效率新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