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2024重慶市重大技術裝備成果展舉行,展覽設立“智能制造裝備、節能環保裝備、動力電氣裝備、交通運輸裝備、智能檢測裝備、醫療裝備”6類展區,共48家企業、83件展品參展,其中包括第二批重慶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69件新產品,讓人眼前一亮。
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是經過創新研制,在品種、規格等多方面形成重大突破,具有知識產權但處于市場推廣初期的裝備產品,它們是衡量企業核心競爭力、體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此次亮相的首臺(套)新產品實現了哪些技術突破?能夠帶來怎樣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記者現場對部分產品及其生產企業進行打探。
▲圖為麻醉深度監測設備可實時監測病人痛感。 記者 羅斌 攝
“重慶造”手術刀實現國產化突破
在外科開放及腔鏡手術中,切割止血往往需要運用超聲切割止血刀,它具有的精確止血牢固、熱損傷小、無電流流過人體等特點,成為外科手術首選工具。此前這項產品的生產研發技術為國外所壟斷。
此次展覽會上,重慶邁科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自主研發“超聲切割止血刀系統K500”產品,實現了國產化替代。
“該產品采用先進的控制芯片及算法,適用于普外科、胸外科、婦科等開放和腔鏡手術中組織的游離、切割和止血。”邁科唯技術人員介紹,該產品可實現手術中的快速組織切割和可靠血管凝閉,同時首創的智能組織反饋技術、一體化和分離式手柄連接技術,填補了國內外行業技術空白,目前該產品已覆蓋全國上千家醫院,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醫生做手術提供“導航圖”
你知道嗎,醫生在為病人做脊柱外科手術時,可以像駕車時使用導航一般,對病人脊柱進行精準定位,減少誤操作提高成功率。
重慶博仕康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脊柱外科手術導航系統產品設備,就展現出了這樣的“黑科技”。
原來,這臺設備首創“光學-電磁”一體設計,突破了導航單信號源技術壁壘,一舉攻克了外科手術導航系統多目標定位信息源的融合、校準、同機同顯、自由切換等關鍵技術,讓手術的精準度達到亞毫米級。
“該設備可提供精準外科數字診療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為醫生提供多場景數智化的手術操作環境,減少手術誤判。”博仕康負責人表示,臨床應用顯示,相比傳統手術方式,這套設備可提升手術精度達到99.5%,縮短手術時間45%,減少78%的輻射頻次,減少50%的創傷和出血量,并且這套設備相比國外同類設備造價最高可節省50%,可同步降低患者醫療費用。
攻堅“工業母機”突破“卡脖子”技術
機床被稱為“工業母機”,它既是國家基礎性戰略性產業,也是裝備制造水平提升的基礎,直接關系到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在機床自主研發生產方面,渝企亦有突出代表。
展覽會上,重慶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對自主研發的數控滾齒銑棱復合機床、數控滾齒機兩款產品進行集中亮相。
“這兩臺設備均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裝備產品。”重慶機床負責人表示,數控滾齒銑棱復合機床可同時進行滾齒和銑棱加工,滿足自動化、柔性化、智能化大批量生產需求;數控滾齒機可同時進行銑齒和滾齒加工,整機技術達到國內領先,可完全實現進口替代。
近年來,重慶機床先后研制出多類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精密磨齒機、大型精密滾齒機等機床產品,突破多項“卡脖子”技術,特別是在數控齒輪加工機床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近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