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鎢制品主產地環保督察的影響,疊加下游需求逐步回暖的利好因素,國內鎢精礦價格自4月以來持續上漲,并于5月11日在江西地區達到了15.15萬元/噸的高位,較年初大幅上漲17.42%。而鎢并非個例,其他如銻、稀土等小金屬價格也呈現不同程度的上漲態勢。分析人士指出,在"雙碳"目標、供給收縮等因素的推動下,小金屬的供需失衡格局或將成為一種新常態。
供給端趨緊,成本端上移
鎢作為重要的基礎工業原料,被譽為"工業的牙齒",在航天航空、機械制造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環保督察力度的不斷加大,鎢礦開采和冶煉行業面臨著較大的環保壓力,導致產量持續下降。與此同時,百川盈孚的監測數據也顯示,上周全國鎢精礦開工率僅為65.38%,產量較上周繼續下滑9.68%至1962噸。在供給持續收縮的情況下,原料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中鎢高新在互動平臺上表示,鎢價持續上漲主要是由于供應端產量的下降導致的。章源鎢業也發布公告稱,因硬質合金原材料價格上漲,其決定從2023年5月13日起,對機夾焊接刀片、pcbn刀片、金剛石刀片等合金產品價格上調5%至10%不等。
需求端回暖,行業景氣度提升
在供給趨緊的同時,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政策的放開,制造業復工復產加速,鎢需求也迎來回暖。德邦證券認為,制造業PMI指數的回升意味著復蘇態勢強勁,對鎢的需求量也會隨之穩步增長。此外,銻作為阻燃劑和光伏玻璃的重要原料,其需求量也在不斷提升。華福證券指出,玻璃和塑料等下游材料的阻燃需求以及光伏玻璃需求的提振,在銻礦增量有限的背景下將導致銻價繼續偏強。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也將進一步增加。在內外需共振的推動下,小金屬行業的景氣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綜上所述,在"雙碳"目標引領下,環保政策趨嚴導致小金屬供給持續收縮,而需求端在制造業復蘇、新能源產業發展等因素的推動下逐步回暖,小金屬價格強勢上漲的趨勢已經顯現。展望未來,在碳達峰、碳中和等政策目標的約束下,供需缺口難以彌合,小金屬供需失衡的格局或將在一段時間內難以改變。對于下游企業而言,在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唯有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等措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優化成本結構,方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