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國國資國企研究院院長、國資委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彭建國在國務院國資委主辦,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承辦,國家技術轉移海南中心協辦的第四屆中央企業熠星大賽(廈門站)上表示,中國工業母機行業仍面臨“大而不強”的困境,高端國產化率不足10%,與發達國家相比,在高端市場和核心技術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工業母機,也被稱為機床或工具機,是制造機器和機械的機器,工業母機制造業為各類工業提供各種機械設備,是構成現代工業的心臟,是機器制造業的主要生產品之一。工業母機不僅是整個工業體系的基石和搖籃,更是國家制造業水平高低的象征。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金屬切削機床數控化率為45.5%。在發達國家中,日本機床數控化率維持在80%以上,美國和德國機床數控化率均超過70%。與之相比,國內機床數控化率仍有差距。
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印發《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要求到2027年,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和75%。針對工業母機、農機、工程機械、電動自行車等生產設備整體處于中低水平的行業,七部門要求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超期服役老舊設備。重點推動工業母機行業更新服役超過10年的機床等。
經濟觀察網記者了解到,2024年4月廣東、山東、黑龍江、江蘇等多地紛紛出臺大規模設備更新方面的實施方案,擬聚焦工業母機、工程機械、儀器儀表、農機裝備、輕工紡織等生產設備整體處于中低水平的行業,促進落后低效設備、超期服役老舊設備加快淘汰。
彭建國認為,在上述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制造業升級、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共同作用下,我國機床行業正迎來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特別是在核心零部件的生產和高端產品研發方面。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機床工具行業受國際環境等因素影響,全年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有所下降。
彭建國表示,在一系列政策利好支持下,國內低迷的機床行業有望迎來新的發展階段。今年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8%,已經比2月份上升1.7個百分點,高于臨界點,制造業景氣回升。
華安證券表示,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有望推動下游客戶更新需求釋放,自主可控背景下,工業母機作為國產替代的重點領域有望持續受益于政策推進。
彭建國建議,在當前的行業現狀下,我國工業母機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應聚焦于技術創新與突破,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以技術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推動智能化升級,推動工業母機向智能化、自動化轉型,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在產業鏈整合方面,他建議通過優化供應鏈管理,加強上下游企業間的協同,提升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此外,還要注重環保和資源節約,發展低碳、節能的制造工藝,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在市場拓展方面,彭建國建議盡快拓展國內外市場,形成多元化的市場布局,增強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和高端人才的引進,為產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并更多參與國際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