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星摘帽”后首份年報,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000410.SZ,以下簡稱“沈陽機床”)扣非凈利潤仍未轉正。
日前,沈陽機床發布2023年年報。數據顯示,2023年度沈陽機床實現營收15.01億元,同比下滑10.11%;歸母凈利潤0.35億元,同比上升34.95%;扣非凈利潤-2.48億元,同比下滑32.84%。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2022年度業績扭虧后,沈陽機床于2023年5月“脫星摘帽”。2023年度沈陽機床凈利潤雖有所增長,但營收與扣非凈利潤仍在下滑,其中扣非凈利潤已連續12年為負;2023年度沈陽機床仍不計劃分紅,而根據歷年年報披露,除2014年進行分紅外,2012年以來沈陽機床已有11年不分紅。
Wind數據顯示,沈陽機床自1996年上市以來,累計虧損達到62.92億元,累計現金分紅僅有4次,累計現金分紅總額為0.72億元。
同時,得益于政府補助,2023年度沈陽機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首次轉正,此前相應指標也已連續11年為負。2023年度沈陽機床仍存在關聯銷售與采購情況,且銷售額與采購額持續上升,向關聯方采購額占年度采購總額的比例已接近50%。
業績多年虧損
由于2021年度經審計凈資產為負值,沈陽機床曾于2022年4月遭深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ST沈機”變更為“*ST沈機”。2022年度業績扭虧后,沈陽機床得以“脫星摘帽”。
實際上,歷史上沈陽機床已多次“披星戴帽”,因業績問題也頻收監管問詢函。記者不完全梳理發現,自2015年以來,沈陽機床已收到10份業績問詢函。在相應問詢函中,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及盈利驅動因素被多次問及。
如2022年年報問詢函中指出,2022年度沈陽機床為近5年來首次盈利,扣非凈利潤已連續11年為負。深交所在問詢函中要求沈陽機床說明2022年度扭虧為盈的主要驅動因素,公司盈利能力是否得以根本性改善以及是否具備持續性等。
沈陽機床彼時回復稱其盈利主要驅動因素是抓合同、搶訂單、推集采、降成本、強預算、控費用等。同時,沈陽機床還表示,機床主業產品結構中,中低端產品銷售占比逐步降低,高附加值高毛利的中高端產品逐步提升占比,公司機床業務毛利率隨之提升。
不過,根據披露信息,2022年度沈陽機床扭虧因素還與其重整有關。在業績預告中,沈陽機床就曾披露2022年度債務重組收益影響為1.1億元至1.35億元,子公司破產清算收益為0.3億元至0.4億元。當年度各項非經常性損益中,債務重組損益最為突出,為1.25億元。
雖然扭虧,但2022年度沈陽機床扣非凈利潤仍為負。2023年度這一狀況仍未改善,年報披露,2023年度沈陽機床凈利潤雖有所增長,但營收與扣非凈利潤仍在下滑,其中扣非凈利潤已連續12年為負。
2023年度沈陽機床銷售毛利率也出現明顯下滑。Wind數據顯示,2023年度沈陽機床銷售毛利率為6.83%,較歷史26%以上的高點下滑近20個百分點,與上一年的13.99%相比也已下滑過半。
政府補助金額大幅增加
2023年度沈陽機床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中,政府補助金額出現明顯上漲,由2022年度的0.33億元上漲至2.16億元,漲幅超5倍。在此之前,2020至2022年三個年度,沈陽機床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均為千萬級,且金額均在4000萬元以下。
同時,2023年度沈陽機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十余年來首度轉正,約為1.48億元,較上一年的-2.58億元大幅增長157.38%。而在此之前,沈陽機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已連續11年為負。
對于相應變動因素,沈陽機床在年報中披露,主要為本期收到產業扶持資金、銷售采購等經營性凈應收款增加所致。
年報披露,2023年度沈陽機床收到產業扶持資金2億元。該項補助為當期新增,2022年度未有相關補助。根據過往公告,沈陽機床于2023年12月27日獲得該項政府補助,補助金額占公司2022年經審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776.52%。但該份公告及2023年報均未披露該項補助具體用途。
據過往數據,2023年1月至10月,沈陽機床及下屬公司共收到約0.18億元政府補助,涉及復工復產補助、軟件退稅、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突出貢獻企業獎勵、技術改造環保升級項目補助、金融專項補助、高檔數控機床主軸用高精密角接觸球軸承項目等。
而在遞延收益項下披露涉及政府補助的項目中,2023年相比2022年增加了高精密角接觸球軸承在主軸及機床上的應用驗證、典型減材裝備及關鍵功能部件質量與可靠性評價服務平臺等項目,但相應項目新增補助金額合計在200萬元左右。
關聯采購與銷售額持續增長
2023年度沈陽機床仍存在較多的關聯銷售與采購情況,且銷售額與采購額持續上升。
披露數據顯示,2023年度沈陽機床向前五名供應商合計采購金額為7.62億元,占年度采購總額比例為52.79%,其中多數為關聯方采購。無論是關聯方采購金額還是整體占比,均較2022年度有所提升。
前五大供應商中,第一大與第五大供應商均為沈陽機床關聯方。其中,第一大供應商采購額為6.89億元,占年度采購總額比例為47.70%;第五大供應商采購額為0.16億元,占年度采購總額比例為1.08%;兩者合計占比已接近50%,為48.78%,采購額約7.05億元;相較2022年度5.62億元的關聯采購額及42.91%占比有明顯增長。
關聯銷售方面,2023年度沈陽機床向前五名客戶合計銷售額約4.36億元,占年度銷售總額比例為29.04%。其中,第一大客戶為沈陽機床關聯方,銷售額約2.06億元,占年度銷售總額比例為13.69%。在前五名客戶合計銷售額同比下降前提下,2023年度沈陽機床向關聯方銷售金額及占比均出現上漲。對比來看,2022年度沈陽機床向關聯方銷售額約1.68億元,占比為10.04%。
2022年報問詢函已注意到相關情況。相關問詢函指出,沈陽機床主要業務為機床及零件配件的研發、制造、銷售,部分產品、業務與控股股東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存在相同或類似的情形。深交所在問詢函中要求沈陽機床說明向關聯方銷售、采購的具體內容和業務模式,以及向同業控股股東進行大額采購及銷售的原因及合理性。
沈陽機床回復稱,2022年度公司與控股股東及其下屬公司發生關聯銷售約1.68億元,主要為鑄鍛件、主軸零部件銷售,還有少量整機產品銷售以及房屋租賃收入。根據沈陽機床披露的數據,2022年度約1.68億元的關聯銷售額中,房屋租賃收入為946.03萬元,其余多為銷售整機、備件等。
關聯采購則主要為電箱、防護件、鈑金件、砂箱等功能部件。2022年度約5.62億元的關聯采購額中,土地、房屋租賃約0.14億元,其余多為功能部件。
“關聯雙方采購和銷售業務均基于自身業務發展的日常經營需要,為正常的業務往來,具有合理性。”沈陽機床在問詢函中回復稱,相應關聯采購和銷售具有合理性,向主要關聯方采購(銷售)材料及備件的價格具有公允性。
但在回函中,沈陽機床表示其與關聯公司采購、銷售多為備件,具有定制化特點,產品類型、型號繁雜,市場可比價格較難獲取。對于抽取對比單價的部分產品,沈陽機床表示,由于配置不盡相同,類似產品價格存在差異。
對于2022年度向關聯方采購金額大幅增長的原因,沈陽機床表示,主要是2021年公司開始逐步推行集采平臺,2022 年集采逐步增加,集中采購能有效降低材料成本,因此2022年度與控股股東設立的集采平臺關聯采購增加。
就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提升與關聯方采銷額持續提升等問題,記者致電致函沈陽機床董秘辦采訪。截至發稿,未獲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