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十四屆人大六次會議閉幕。此次會議上,有兩個舉措引發熱議。一是中央財政增發1萬億國債,將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全部安排給地方。此次1萬億特別國債要求5000億花在今年的四季度,而剩下的5000億計劃在明年劃出;二是地方2.7萬億的新增地方債提前下達,將有效緩解地方財政壓力。這意味著本輪會議為四季度帶來了3.2萬億的新增資金,中國的經濟刺激行動的帷幕正式拉開。
突然而來的萬億特別國債對于現階段的國內鋼市來說,就如同一劑強心針一樣,在黑色系期貨和現貨市場激起了一波上漲浪潮。
鋼鐵行業迎來大機會
這一消息對于鋼鐵行業來說,意味著迎來了一次重大機遇。
首先,帶動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的增長,這對鋼鐵行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利好消息。
據了解,中央財政將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資金使用方面,據財政部介紹,將重點用于八大方面:災后恢復重建、重點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點防洪工程、灌區建設改造和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重點自然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程、東北地區和京津冀受災地區等高標準農田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鋼材,如鋼筋、鋼板等,因此需求的增加將直接促進鋼鐵產品的銷售。同時,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和農村改革的加快,住房建設和農田水利等領域也將對鋼鐵行業需求產生積極影響。因此,萬億國債的發行將為鋼鐵行業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其次,推動鋼鐵產能的釋放。
在過去幾年,我國鋼鐵行業經歷了產能過剩的困境,很多鋼鐵企業面臨著產能過剩和盈利能力下降的問題。然而,隨著萬億國債的發行,大量基礎設施項目的啟動將需要更多的鋼鐵產品,這將促使一些具備競爭力的鋼鐵企業加大產能投放。這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將有助于優勝劣汰,提高行業集中度,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第三,將催生鋼鐵行業技術升級的需求。
為了滿足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鋼鐵企業將不得不加大對技術創新和研發的投入。例如,通過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通過推動綠色制造,減少環境污染;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提高生產管理水平等。萬億國債的發行將為鋼鐵行業提供了一個推動技術升級的契機,有助于提高行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